摘要: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唐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唐诗中所体现出的德育观,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唐诗当中的德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唐诗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唐诗 德育观 大学生 教育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有广阔的国土、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以及开放的文化氛围,中外文化在这一时期相互交融,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学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也使这一时期的文人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丰富的文学创造力,所以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在这其中唐诗对后世的影响力最大,唐朝诗人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唐诗中所涉及到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有忧国忧民、捐躯报国、针砭时弊、关心民生、舍生取义等等,从这些唐诗当中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与伟大的爱国主义。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任,所以在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显得格外的重要。我们可以从我国长期沉淀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唐诗当中,提炼出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大学生德育发展的元素,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文化教育,不断地推进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唐诗中所蕴含的忧患意识有利于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丹麦的著名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在其所著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曾经说过:“在中国的艺术当中普遍都存在忧患意识,这也决定了中国的诗词作品的特殊的基调。”诗人对诗歌的创作过程是对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切身的经历和在人生过程当中所遭遇的各种挫折的思考,诗人希望能够从自己的诗歌作品当中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体现出诗人的历史责任感。例如在初唐诗人陈子昂所著的《登幽州台歌》中写道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涕下。”在李白所著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也这样写过:“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些诗句都很好地反映出李白为国家社稷安定的担忧,表现出李白内心当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在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当中,也能够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热情,杜甫经历过唐朝的安史之乱,他目睹了国家的巨变以及人民的流离失所,所以在他所著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当中就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呐喊之声。在他的另一篇诗歌作品《春望》当中也写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杜甫的其他诗歌,例如《兵车行》《羌村三首》《悲陈陶》以及他的诗歌代表作“三吏”“三别”当中,都体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正是杜甫的这一品质,受到后世许多诗人的追捧和敬仰。唐朝中期,刘长卿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伤害,面对着蓬蒿遍野的凄凉之景,诗人在其所著的《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一诗当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在《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中,诗人这样写道:“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从这些诗句当中,我们都能够体会出诗人已经看到了社会存在的危机。在晚唐时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诗人也对国家和社会存在无限的担忧与感伤,在李商隐所著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面对着国家荒凉残败的局面,作者这样写道:“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我们从唐诗当中可以看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意识,在大学的教育当中,我们可以向大学生讲述唐诗当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大学生对唐诗中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促进他们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二、唐诗中所体现出的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能够促进大学生事业心的培养
中国的盛唐时期至今为止还对世界有着影响,唐朝重视科考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有素质的年轻人,他们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入仕,这也突破了传统的门阀观念,这些国家政策都大大激励了当时年轻人高尚的进取心与事业心。国家的有识之士都希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他所著的《从军行》当中就这样写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中充满了为了博取功名而努力的进取之心,充满了诗人不甘居人之下的雄杰之气。唐朝也是一个塑造英雄的时代,在岑参所著的《银山碛西馆》中这样写道:“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生守笔砚!”在高适所著的《塞下曲》中也写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在《凉州词》中诗人王翰发出这样的感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许多其他的诗人,例如王昌龄、王之涣、崔灏等都有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在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中,也抒发了其崇高的志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在青年时期所著的《望岳》一诗当中也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的崇高志向。诗人李贺在其所著的《南园十三首》之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在唐代晚期,诗人李商隐也希望能够为国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其所著的《安定城楼》一诗当中写道:“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高校的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我们可以利用唐诗中的进取精神以及事业心来提升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他们对未来美好的前景充满无限的向往。我们可以向他们普及唐代诗人的进取精神,使他们摆正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通过对唐诗的学习,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鼓励他们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唐诗当中所体现出的刚正不阿、爱憎分明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