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秒杀”一词已走出网络,融入大众生活。在其传播过程中还衍生出了许多意义与用法,呈泛化发展趋势。“秒杀”与“秒”的流行体现了人们对语言使用的个性化心理以及语言的弹性和经济性原则。
关键词:秒杀 秒 流行语 泛化 经济性
2007年8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秒杀”被收录其中。2010年1月,《咬文嚼字》杂志社组织读者推荐,在经语言文字专家多次讨论评议后共同选定了2009年十大流行语,“秒杀”再次名列其中。这说明“秒杀”脱去了“新词语”的外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公认的流行语。本文以“秒杀”及衍生出的“秒”作为对象,探索其日渐丰富的内涵及流行原因。
一、“秒杀”的起源及其初始义
有说法认为,“秒杀”最早出现于网络游戏“金庸群侠传ONLINE”里,是根据打斗招式的特别计算方式命名的;另一说法则是,“秒杀”最早出现在以“快速置对手于死地”为卖点的网络游戏“红月”中;第三种说法是“秒杀”一词源自英语的“seckill”,是“瞬间致死”的意思,指在网络游戏中,玩家瞬间被PK出局或者瞬间将对手击倒(或杀死)。
以上是关于 “秒杀”起源的说法,而毫无疑义的是,“秒杀”起源于网络。在对“秒杀”进行检索时,我们发现“秒杀”于2002年便已出现,是网络游戏的“专业术语”。如:
(1)力量决定你的血多少,血多一点被战士秒杀的几率就少一点。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秒杀”诞生之初,是游戏的专用术语,基本义为“迅速置对手于死地”。再如:
(2)Dota2将秒杀一切。①
二、“秒杀”的引申意义和用法
“秒杀”主要用作行为动词,在其本义“迅速置对手死地”的基础上,“秒杀”已经产生了如下引申义和用法:
1.引申为“抢购,快速买到心仪物品”的行为及相应事件。
我们需要解释一下,“秒杀”一词起源于网络,而在2009年成为流行语,它首先是将触角伸向商业领域,大型购物网站是其第一个舞台。在购物网站中,“秒杀”是指网络卖家发布一些价格极低的商品,让消费者在同一时间进行抢购的促销手段,也指买家进行“抢购”的行为。“秒杀”成为了一种促销模式,吸引了数亿人参与其中,得到了媒体的争相报道,因此“秒杀”得到了广泛传播。
A.表示行为: (3)上海电影节文化片影票被秒杀。
B.表示事件: (4)挖油菜秒杀竞拍网提供低价竞拍、抢拍、秒杀……
由此“秒杀”的含义开始向“快速成功达成某目的”转移,“杀”含义减淡,“秒”的“快速、迅速”义得到了凸现,人们甚至将“秒杀”一词缩略为“秒”以突出其“迅速”意义,我们会在后面详述。
2.引申为“迅速击败、战胜对方,赢得胜利”的行为及相应的事件。在这里,“秒”的“迅速”义略有凸显。
A.表示行为: (5)中国民间帅哥照秒杀日韩欧美男。
B.表示事件: (6)……雷阿伦……垄断NBA秒杀记录。②
在此意义下的“秒杀”,“秒”意义加重,“杀”意义淡化,整个词义向着“迅速取得成功”方向发展。
3.引申为“快速取得成功,达成某目的”的行为及相应事件。在这里“杀”的意义明显减弱, “秒”的意义得到了强化。
A.表示行为: (7)F1加拿大站,巴顿秒杀维特尔赛季首冠军……
B.表示事件: (8)好的包装设计赋予产品“秒杀”的力量……
4.引申为“快速吸引,使其倾心”的意义
(9)丰盈水润的珠光浅粉唇,成为秒杀男人的杀手锏。
5.其他含义③
“秒杀”新义使它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成为它进军其他领域的“钥匙”,“秒杀”的初始义虽淡化了,却因此将越来越多的现象融入自身,甚至开始出现在“专门领域”:
(10)一键秒杀电脑垃圾——CCLEANER最新版。
此处“秒杀”作为编程用语,是指某些优秀的程序员写的精妙程序,其运行时价可以被计算机忽略不计,这便被程序员描述为“秒杀”。
“秒杀”还可以用在股市里。在最后几个交易日价格的大幅下跌、缩水,也称之为“秒杀”:
(11)海南航空:机构3亿元“秒杀”,昨日大盘震荡,收盘跌0.32%。
三、“秒”的动词性
在前文中,我们曾提到,伴随“秒杀”一词适用范围的扩大,其意义也得到扩展,“杀”的意义淡化,“秒”的意义得到相应的加强,更多的对象纳入其指称范围,人们关注点逐渐移向“秒”所体现的“迅速”义,甚至逐渐开始将“秒杀”一词缩略为“秒”而使得“秒”这个典型的名词开始带上了明显的动词性。为此,我们参考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对“秒”进行分析。
A.“秒”+宾语 (12)刚秒了一个电脑桌。
B.“秒”+“了/过/着”表动态 (13)今天你被秒了吗?
(14)我曾经秒过谁?(15)秒着秒着,都快秒满了。
C.“秒”+补语(16)怎么我看见有的人一下子就把黄金蛋秒死了?
D.否定词+“秒” (17)现在不秒更待何时?
E.状语+“秒” (18)小枪狂秒3人。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得出,脱胎于“秒杀”的“秒”已获得明显动词性。
四、“秒杀”、“秒”流行的一般动因
“秒杀”与“秒”流行的一般动因,可从两大侧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词语自身来看,我们认为,“秒杀”丰富的内涵、对现象精准的表述使它在汉语同类词中处于优势地位。“秒杀”(含“秒”,下同,不赘)这一复合词强调了[+速度]、[+结果]、[+激烈]三个义素,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一个词语包含如此丰富的义项,决定了其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囊括众多事物的潜力,这使得“秒杀”在与同类词语的共时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秒杀”的基本义可用“猛攻”、“绝杀”或者“迅速处决”等词或者短语来“对译”。可在“对译”中,我们发现“猛攻”含有[+激烈],缺少[+速度][+结果];“绝杀”突出[+结果]、[+激烈],少了[+速度];“迅速处决”可以包含上述三个义项,但少了表达的“经济性”。此处仅是举“秒杀”的基本义,“秒杀”五种在使用中获得的引申义,每个都很难找到精简、意义完全对等的“对译”词或短语。
其次,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不断寻求新的色彩、风格。语言中存在一种“一对多”的不对称关系,词语之间大致对应的只是概念,对于概念的表述,则有种色彩差异,表达概念的时候人们可依具体情形选择不同的词语,使语言表达精确,富于变化。“秒杀”之所以能流行开来,也正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用词时求新求异、突出个性的心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新闻媒体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强势语言,新词语“秒杀”的兴起与传播其实也得益于媒体的助澜。借助于媒体的力量,频频现身于网络、杂志、海报、广播、电视中,后由网络语言进入到日常生活中,再逐渐被吸收进大众流行语汇之中。
【注释】
①本文中未列出处的例句,均来自互联网,在选取例句时,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取搜索结果的前40页,进行分析。
②关于本文中各项分类的举例,我们力求数量均等、阐释清楚,但由于我们采取的选取方式和考察对象的变化性特点个别用例数量略少。
③此处的用法归纳,来自于“百度百科”对“秒杀”的分类。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周荐 2006汉语新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王建平 时尚新语的开放性特征分析,考试周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