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索绪尔与皮尔斯语言符号系统思想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2-QN-202)摘要:语用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用学现今已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可分为宏观语用学和微观语用学。本文以语用学的哲学背景为主线,旨在理清语用学的哲学脉络,加深对语用学的认识理解。文章概述了宏观语用学的哲学背景,认为它是欧陆哲学的本体论传统和认识论传统;同时,重点分析了微观语用学的哲学背景,认为它主要由英美分析哲学中的日常语言学派和美国实用主义构成。
关键词:语文 语用学 哲学背景 日常语言学派 美国实用主义
一、 引言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本体来看,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构成,语文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语文的“底座”,语文与文化血肉同构,语义就是文化。
1997年,《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起的语文教育大讨论的成果之一,引发了人们关于语文教育的哲学思考。其中,童庆炳教授认为任何学科和专业都需要有自己的哲学根基;没有哲学根基的学科和专业肯定是不存在的。不论自觉不自觉,目前语文教学和教材中所反映的上述情况,肯定隐含了某种哲学方法论。
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语言学的许多思想都与哲学相关。语用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语用学的发展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代语用学一方面沿着语言分析的传统引入新的语言分析,特别是语用分析的方法,开发哲学研究的新手段;另一方面,语言哲学为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哲学基础。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使用的科学,是一门显学,然而学术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直是缺乏定论。其中,Levinson就认为定义语用学绝非易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在于学者缺乏对语用学之哲学源流的考察。钱冠连认为我国在引进语用学时,仅仅是汲取了语用学课题的营养,却将哲学家原本的哲学目的淡化了,忽视了语用学与多个哲学流派多种哲学思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和瓜葛。本文尝试就语用学的哲学渊源作一番探析,以期对语用学以及语文的发展有所贡献。
二、语用学的哲学背景
语用学是当今国内外语言研究者的热点问题,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理解语用学的哲学背景,对于加深语用学的理解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总体上来看,语用学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分为宏观语用学和微观语用学,也有学者用其他称谓来概括,其实质是相似的。如欧陆型的“综观论”与英美型的“基本分析单元说”、欧洲大陆学派与英美学派、综观论与分相论。下面将分别对宏观语用学和微观语用学的哲学背景做详细的概述。
三、宏观语用学的哲学背景
宏观语用学的杰出代表人物是Verschueren,他提出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一种综观,认为语用学是对语言各个层面的功能性研究,是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的综观。这种宏观语用观主张语用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声称语言研究要和经济、社会、文化和认知联系起来,语言研究是跨学科全方位的立体研究。这样一种语用学观可以追溯到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传统。本体论关注世界到底是什么,认识论关注人如何认识世界。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就是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由于语言内或语言外等原因而做出的语言选择,这是对语用本体论的认识。同时,他也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属于语用认识论。欧陆哲学家关注“语言与存在”,喜欢高屋建瓴从更广阔的背景下来“综合”考虑语言,把理解语言的使用作为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准备,Verschueren的语用观正是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四、微观语用学的哲学背景
语用学的研究始自现代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它主要由英美分析哲学和美国实用主义构成,下面将做重点介绍。
(一) 英美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早期表现为人工语言哲学,以弗雷格、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该学派认为,自然语言有着诸如含糊性歧义性和不清晰等缺陷,主张摒弃自然语言,以数理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化、形式化、精确精密的人工语言。在这种语言里,每个词语都有确切的可证伪或证实的涵义,每个句子都是由数理逻辑的严格语法构成,不存在歧义性。人工语言哲学排斥普遍价值,追求纯粹的、绝对的、确定的标准,它显然存在弊端,无法解释日常生活和日常语言。正因为人工语言哲学存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哲学家逐渐向日常语言转移,并且认为对日常语言的崇拜就是对日常生活、对常识和大多数人意志的尊重。日常语言哲学(或自然语言哲学)以维特根斯坦、奥斯丁、塞尔和格莱斯等为代表,他们的哲学思想对语用学的产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日常语言哲学就没有语用学。分析哲学从人工语言哲学发展到日常语言哲学,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哲学经历语言转向后的语用转向。
(二) 美国实用主义
最早使用“语用学”的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是实用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在1878年发表的《如何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标志着实用主义的诞生。皮尔斯认为,哲学的普遍目标是让我们的观念清晰,是澄清符号的意义以利于交流。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实用原则”理论,考虑一下我们设想概念的对象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些效果能够设想有着实际的影响,那么我们对这些效果的概念,就是我们关于对象的全部概念[7]。在此基础上,皮尔斯对指号(即符号)进行了研究,认为指号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指向:抽象观念、对象和解释项。他认为一个指号或代表物是这样一种东西,在某人看来,它在某个方面或以某种身份代表某个东西。它向某个人讲述,在那个人的心中产生一个相应的指号或者更加展开的指号。我把它所产生的这个指号称为前一个指号的解释者。这个指号代表着某种东西,即它的对象,但不是在所有方面,而只是与某个观念相关的方面,我常常称这个观念为代表物的范围。
五、结束语
语用学在语文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纵观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无处不闪现着哲学的身影,探究语用学的哲学维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从而使语用学的研究不违背其初衷,不偏离其轨迹,本文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探析,以期理清语用学的哲学脉络,加深对语用学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从而对语用学以及语文建设的发展有所贡献。参考文献
[1] 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钱冠连 语用学的哲学渊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6):4-7,11
[3] 彭玉康 语用学研究述评[J]. 语言与翻译. 2008(4):47-50
[4]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 殷杰 美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4):33-37
[7] 涂纪亮 从古典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