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文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也孕育了大批的优秀作家,贾平凹就是其中一个,他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特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灾难深重的中国,让我们对于这个古老的民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反思。本文将选取贾平凹的代表作《秦腔》为载体,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从而加深对贾平凹的了解。
关键词:贾平凹 《秦腔》 文化
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上,乡村文学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和潮流,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分析,同时也值得我们去称赞。贾平凹所创作的小说视角独特,寓意深远,深受鲁迅乡村小说创作风格的影响,并且对沈从文先生的乡村文学小说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为我国文学的转向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贾平凹的小说包含了深重的民族特色文化,因此,本文将选取贾平凹先生的小说《秦腔》为载体,从文化的视角进行解读,对其中的重要思想进行挖掘。
一、有关《秦腔》创作的背景概述
(一)《秦腔》创作的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的发展永远都是伴随着“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和农业)进行的,对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直以来,贾平凹作为一名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有责任和良知的作家,时刻对社会现实,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行观察和反思,特别是对处于农村经济转型期的农民生活状况和“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的农民生活有着重要的认识。
《秦腔》的创作是贾平凹选择故乡陕西丹凤县棣花镇为现实素材,通过对一家住在清风街将近二十年的大户人家——夏家的历史变迁进行描述,表现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农村的生活价值观念和传统的家人关系之间的变化。表现了贾平凹对于故乡的一片热爱之情以及对转型期的乡村状况的慎重思考。这就如贾平凹在《秦腔》中写的那样:“当我们国家开始实行改革,经济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期的时候,我们首先选择了农村,这个举措的重大意义在于解决了众多农民的吃饭问题……但是在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以后,国家的中心突然转会到了城市,那么剩下的农民怎么办?对于农民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吗?这就好像我们把一个葫芦压进了水底,可是这个葫芦会永远在水底不冒上来吗?……当这个世界都普遍认为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不可能产生大的文学作品,那我们就用厚重的文笔对这一历史进行记载,留给后人。”所以,有关农村经济转型变革的长篇巨著《秦腔》就被创作出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二)《秦腔》创作的历史背景
我们经常会说百年中国,如果我们把它当做一个历史的概念来看,那么在这一个时空之中,中国更多的是用“乡村”的发展变革来呈现出来的。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以来,代表了百年沉重的中华精髓文化的乡村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开始了全面脱贫致富的历史进程中,厚重的乡村也遭遇了重重困境,农村在萎缩,精神生活上的萎缩最为突出,这也向我们预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价值观念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秦腔》中,贾平凹采用小说记事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回答,这是因为在贾平凹的骨子深处有着一种强烈的“史诗情结”,对乡村的情况进行写实尤为见长,所以当被史诗情结和宏大的叙事“特定文学场机制”激发的时候,并且进一步演变为一种欲望叙事的时候,这就表现为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繁复错杂的任何事进行跨时空的描述,这也是我们从小说《秦腔》中可以管窥出的历史记录。
贾平凹创作的时候强调主体的个人情感宣泄转化到对客体的树碑立传,这是一种从外向内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寻根的文化历程,与此同时,寻根的历程也就等同于是一次失根的悲哀。三十多年以来,贾平凹就像是一头奔走在沙漠里面的骆驼,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在现实历史生活的砾石和泥沙中。小说《秦腔》就是对于《土门》、《浮躁》和《高老庄》所有优点的继承,是贾平凹最后的一块资源动用,用贾平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小说《秦腔》这本书,是我对于处理中国急速经济转型期中农村生活的一种客观记录,同时也是对我的家乡和民族的一段沉重的回忆……”
(二)《秦腔》创作的文化背景
陕西省是我们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周秦汉唐几个朝代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上古遗音,这让陕西有着其他省份无从比拟的传统文化根源的优势,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和深沉悲凉的声腔系统——秦腔。秦腔对于陕西甚至是西北人民来说,并不是他人看来单纯的“吼”,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一种高歌,一板一腔都尽显了西北人民的壮志豪情和精神气爽的劲头。
贾平凹自幼出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对于农村的农耕文化和传统乡村艺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贾平凹早在一九八三年就发表了散文《秦腔》,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贾平凹对陕北的农村艺术的情感是由来已久的,并且是根深蒂固的。在当今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在科技文化新兴的多种娱乐文化的挤压下,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乡村艺术都逐渐走向了濒危的边缘。即便现实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贾平凹的《秦腔》中对农耕文化和乡村艺术形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感受到贾平凹对于这种文化的厚重情感,从“秦腔”两个字中,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小说《秦腔》中除了有对清风街上人民生活的描述,还有对于农村文化形态的刻画。此外,盘根错节的人伦关系和这种关系指导下的道德原则也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骨架。秦腔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在小说《秦腔》中是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载体,也是古老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所在,其中蕴含的寓意已经超过了戏曲本身。虽然清风街的人民都十分喜爱这种戏曲形式,但是它的命运还是走向了衰落。小说《秦腔》可能也是贾平凹关于他自己的一个本土意义上的写实文学的总结,与此同时,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作,也表现了贾平凹对于处境濒危的中华民族乡村文化的努力挽回。
二、文化视角下对《秦腔》的解读
古秦地是我国秦腔的发源地,是我国梆子声腔的始祖,同时也是联系秦地人民精神生活从古代走向今天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当今物质经济社会的条件下,有着太多的诱惑吸引着我们,我们也面临着众多的困惑和烦恼,如何在这瞬息万千的变化中坚守我们的传统乡村艺术形式,在小说《秦腔》中,贾平凹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一直贯穿在始终,并且用当代的审美眼光来向读者展现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的转变,流露出了对于民间乡村艺术的关怀,所传递出的文化意义是多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