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先秦的重要文学典籍《诗经》之中,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宫廷祭祀、诸侯征战、婚姻嫁娶、民间歌舞等等。在《诗经》当中也有许多诗歌是描写体育活动的,这些体育活动与诗歌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体育艺术形式。我们对这些诗歌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我们对我国商周时期的体育文化进一步的了解,对这些诗歌中存在的体育意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诗经 体育意象 文化 推进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进行体育活动的历史记录,从上古的传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文献,从汉代的乐府诗到唐诗宋词元曲,从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到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体育活动的描写与记录。可以这样说,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学作品中也记录了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文学作品是中国体育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其简短直白的诗句,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行为和情感,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我国从很早之前就有了诗歌作品,《诗经》是我国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凭借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以及优美动人的诗句,对我国文人有着深刻的影响。《诗经》中的一些诗歌,记录了当时的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时的情景,从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中的体育活动,以及当时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
《诗经》中的体育意象是以商周时期的体育活动为载体的,当时的体育活动与现代的体育活动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体育活动的记录,早在我国夏朝的时候,就有射箭、舞蹈、民间游戏等带有体育元素的活动。到了商朝和西周时期,又出现了乐舞、舞剑、射猎、跑跳、游泳等体育活动项目,这些体育活动的出现也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对我国的文学作品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商周时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也在不断地提升,统治阶级通常通过欣赏歌舞和外出狩猎的方式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在这个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相互融合,多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模式,当时也把体育元素融入到了教育当中,这些都为体育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诗经》中射猎意象的体现
在我国先秦时期,射猎活动是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弓箭是当时最常用到的战争武器,骑射是当时人们必备的一项技能。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当中对骑射活动进行了描写。在《礼记·射义》当中,对骑射活动有这样的记载:“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骑射是当时对士兵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标准,射猎也是当时贵族阶层一项重要的消遣娱乐项目,而射术精湛的武士在当时也是人们的偶像。在《周南·兔置》当中对武士狩猎时的场面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诗中展现了当时武士在捕猎时的勇猛机智。在诗歌《齐风·猗嗟》中也对青年射手高超的技艺以及健美的容貌做出了详细的描写,在诗中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出射箭男子射艺的精湛,已经达到了百发百中的程度。
在《诗经》当中,关于射箭和狩猎方面的意象还有很多,例如《齐风·卢令》以及《小雅·吉日》等等,在这些诗歌作品当中,基本都是以射手或者猎手为中心来展开描写,通过诗歌的描写来体现出射手技艺的精湛和英勇健壮的身姿。在诗中体现出了诗人对这些射手的赞美和褒奖,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射箭和狩猎活动的喜爱,以及对高超射术的崇拜,表现了人们对于运动之美的向往之情。
二、《诗经》中对于武术和战争意象的体现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常年征战,士兵都具有娴熟的战斗技巧以及高超的武学技艺。各个国家都对本国的军队进行有组织的训练,来防备外国的入侵。而军队训练也是《诗经》诗歌中的重要题材。在《诗经》当中,对各国武士操练的情形做出了详细的描写,这种诗歌主要分为以下的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对士兵崇尚武术的心态的赞美,第二种是对士兵训练时的场面进行描写。例如在《郑风·叔于田》当中就用三段诗歌来描写武士的行为,用这种方法来体现出武士健美的英姿和温和的态度。这也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武士的崇敬与歌颂。在先秦时期,社会当中尚武的风气盛行,在许多诗歌当中都描写出了武士武术的高超。许多诗歌当中也体现出了战争的场景,例如在《周颂》和《鲁颂》当中,对武士奋勇杀敌进行了歌颂,在写武王克殷的诗句“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在这些诗句当中,都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崇尚武术的精神,以及抵御外敌的决心。
三、《诗经》中对于御术的意象体现
我国商朝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当时具有成熟的造车工艺。而人们对于马车的驾驶技术也是当时人们的一项重要技能。因为马车在前进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剧烈的摇晃,而且马匹也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对马车的驾驶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的。驭者操控马匹来带动车辆,依靠缰绳来控制行车的方向与车辆的速度,所以对驾车者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如果想要很好地驾驶马车就必须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否则很难胜任这一工作。而驭术也是当时军队当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诗经》当中,对驭术也有许多描写。这些对人们御术的描写凸显出了当时人们高超的驾车技艺。
在《郑风·清人》当中,对郑国士兵操练时的情景做出了描写,在诗中特别对士兵驭术的熟练程度进行了刻画,战马身上身披着铠甲,在战车上带有双矛,士兵驾驶着马车犹如鸟儿在天空飞翔一般在地面飞驰着。这首诗用寥寥数字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军队一片欣欣向荣的训练场景。在《秦风·驷驖》当中,对秦王狩猎时的情景进行了描写,在狩猎的过程当中,车马和驭者发挥了主要的作用。诗中描写出了马儿的彪悍,驭者手持六根缰绳来控制马车的速度和行进的方向,表现出了自己娴熟的驾车技巧,驭者能够根据君主所指示的方向进行前进。打猎完毕之后,驭者也逐渐松弛下来操控着马车,这也显示出了驭者驾轻就熟的驾驶本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不论是射猎、习武还是驾车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当时各国之间都存在着战争,如果拥有这些技艺,就能够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获得生存的机会。《小雅·四牡》是《诗经》当中一首完完全全描写驾车人的诗歌。作者首先描写了在曲折的道路上,一辆由四匹白马拉的车飞驰而来,诗中对马的外观也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赶车人由于触景生情,一边驾驶着马车,一边唱起了思乡的歌曲。由上面写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驾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一项必备的技巧,驭术在当时被许多人所重视。
四、《诗经》中对于游泳和渡船意象的体现
游泳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人们早期渡水的一种方式。游泳在原始时期已经出现,在商周时期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在当时,我国不论南方和北方,人们都比较爱好游泳这项运动,当时的越国军队就用水军来攻打齐国。在我国出土的一些文物上,也反映出了人们参与游泳运动时的情景。在当时来说,渡河被人们当做是一种勇气的象征,在《小雅·小昊》当中把能否渡河和打虎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勇敢的标准。在我国的南方,由于雨水丰富,在那里的人们往往都有很高的游泳技巧。而在北方,游泳也是战士在战斗过程当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除了游泳渡水之外,人们还发明出了通过驾驶舟和船来渡水的方式。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船上没有风帆与船舵,完全是要依靠驾驶者利用船桨来控制行船的方向。在水上危险丛生的环境之下,对于驾船者有着很好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强壮的体魄,而且还要有娴熟的驾驶技巧。在《周南·汉广》当中,描写了主人公陷入热恋当中而不能自拔,与梦想中的女子缠绵难舍的情感。诗中造成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之间的障碍就好像是长江与汉水一样难以被逾越。长江和汉水之所以难渡,是因为当时人们游泳和驾船的技术尚不成熟,人们在面对这些大自然的天然屏障的时候,还是显得无能为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的游泳技术和游泳时的辅助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在《邶风·匏有苦叶》中,把葫芦的叶子作为渡水的工具,这也可以说是救生圈的雏形。借助工具渡河也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进步,在《大雅·棫朴》当中,对当时的水军进行了描写。诗歌通过描写众船夫划桨泾流跟随文王,表现出当时的水军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军队当中驾驶船只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技能。
《诗经》的体育意象不仅仅是表现在体育项目当中,从当时的体育活动可以表现出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与道德信仰,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些射猎、武术、御术和游泳等意象能够激励人们强健体魄的意识,而且也能够激发人们努力地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诗经》当中所体现的体育意象,对我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更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自然与人类之间要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范素香 齐国强 张成宝 古代齐国体育的军事体育、民间体育与养生思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2]田标 唐永干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新解”[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李卫平 王智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1,06
[4]段健芝 黄晓华 王金稳 体育的文化认定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超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5]张艳萍 《诗经》燕饮诗与周人的生命意识(上)——《诗经》燕饮诗研究之五[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