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9年第11期 ID: 353783

[ 庞培刚 文选 ]   

让点评铺就作文升格之路

◇ 庞培刚

  要把一篇“差作”改造成为一篇“美文”,使作文提升档次,比如从三类作文提升为二类作文,二类作文提升为一类作文,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掌握作文升格的本领。升格本领的练就首先来源于作文点评这把金钥匙,因此,点评将铺就作文升格之路。
  
  一、目标:要有源头活水
  
  新课程作文评价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合理评价”的“生本”教学思想,这种“生本思想”要求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方法,摒弃或改正传统的评价标准、评价策略、教师包办评价的做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要升格作文,掌握点评这把金钥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让学生掌握点评技巧,作出恰当的点评,然后再按点评去升格作文,这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源头活水”。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中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可入妙耳。”但多年的传统作文批改。养成了学生只关注作文的写作而不注意修改的不良习惯,让学生点评作文,困难更大。为此,教师应先做好示范。
  升格作文突破一贯思路,将学生习作进行典型升格,以求达到以点带面、全面辐射、多角度提升的目标。点评文章的选取可以是学生本人的作文,也可以是高考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或者高考作文进行分析点评,主要从作文的“深刻”“文采”“丰富”等角度,指出所选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再进行推敲、润色、升格,作出示范。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点评写出升格作文,教师再根据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同时,教师可以展示学生升格段落和老师的升格段落,进一步强化升格意识。通过案例引路将升格的观念和方法教给学生,更需要在许多次的作文实践中加以不断强化,才能真正落实。
  
  二、方法:远近高低各不同
  
  由于文体、文章等不同,具体的点评对象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点评也就有着千差万别的变化,所以,点评方法自然也就“远近高低各不同”。笔者采取抓住文章的几个具体要点,对文章作出有个性的点评,从而为作文升格奠定基础。
  1、关注文章审题。从点题是否到位、文章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深刻等角度作出点评。
  如学生作文《赛场搏击记》原作结尾:
  无数次考试让我们明白:从小学到中学,将来从大学到研究生。我们还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甚至工作了仍然摆脱不了“考试”——考核,人的一生都将是在“考试竞赛”中度过的。
  根据关注文章审题的点评要点,学生作如下点评:
  文末议论的目的在于总结全文,在于点题,在于升华主题,此所谓“卒章显志”。此处,从所提供材料中选取几句,稍作修致,成为自己的考试感悟,体现了作者的智慧。但感觉所议和上文内容联系还不是特别紧密,还可以作更切合上文所叙的议论来点睛,从而使文章立意深刻。
  根据点评,学生这样作升格修改:
  我又回到了现实,赛场搏击让我明白:其实,考试、竞赛乃至学习、工作,都只有一个模样,只是我们的心态把它们变成了各种形态。只要摆正心态。以平常心待之,一切都会变好的。
  2、关注结构布局,从首尾是否照应、前后是否呼应、过渡是否自然、层次是否鲜明等角度作出点评。
  如学生作文《我流泪了》原作结尾:
  听着外公的话语,一股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让我失去了控制,眼泪像打开了闸门。我流泪了。
  根据关注文章结构的点评要点,学生作出如下点评:
  从“鼻酸”到“忧伤”,再到“流泪”,这样的记叙有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可以说,感情的变化比较自然。结尾一句“我流泪了”,点题。但从“一滴眼泪折射出人性”的要求,到此结尾,主题挖掘还不够,立意也显得不够高。建议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来弥补这一缺陷。而且,文章前面有“这一次一定要带外公回家”的伏笔。到最终也没有落实,感觉还不应该煞尾。
  根据点评。学生作如下升格修改:
  我流泪了。为我那去世的外婆,更为我那为了“爱”这个信念而守候外婆的外公。
  外公对外婆的爱汇聚成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更让我泪流满面。从外公的坚持上,我感受到了他的伟大,我能做的就是支持外公的决定,不再强迫他离开那片他心中的乐土,我也要经常回去拥抱它,因为那里充满了爱,那里有一种力量让我流泪。
  3、关注表达方式,从表达方式是否切合文体、运用是否恰当等方面作出点评。
  如学生作文《非走不可的弯路》原作片段: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失落间,他举一杯清酒独饮悔恨,官场的勾心斗角、阿谀奉承使他成了与政坛格格不入的人。他四处漂泊,历经坎坷,可这一段弯路却让他成了文坛的宠儿。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天生我材必有用”激励着他昂扬的斗志。在诗坛的弯路上,他历经人生的坎坷,创造了文学史上的辉煌!
  根据关注表达方式的点评要点,学生作出如下点评:
  李白一例,语言概括,也有文采,不错。但要做两点修改:一是将“弯路”突出成“非走不可的弯路”:二是加强必要的议论以突出文章主旨。
  根据点评,学生这样升格修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失落间,他举一杯清酒独饮悔恨,官场的钩心斗角、阿谀奉承使他成了与政坛格格不入的人。他四处漂泊,历经坎坷,可这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却让他成了文坛的宠儿。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着他昂扬的斗志。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创造了文学史上的辉煌!假如没有这段非走不可的弯路,我们能看到诗坛上自信、自豪的“诗仙”的风采吗?假使没有这段非走不可的弯路。我们又怎能品味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脍炙人口的佳句?这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让李白更自信,更豁达,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迹。
  4、关注文章文采,从语言是否生动、说理是否深刻、句式是否灵活、修辞是否恰当等方面作出点评。
  如学生作文《我流泪了》原作开头:
  我又一次来到这个宁静的小村子来探望我那孤独一人的外公。自从去年外婆去世后,外公就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这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这里唯一的进出口。
  根据关注文章文采的点评要点,学生做如下点评:
  为什么这个宁静的小村子只有外公孤独地住着,这让人产生了悬念。但还可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这个小村子的偏僻,铺垫到位,以僻远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下文外公这个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对“爱”的执著和坚持的品格。“拜访”一词,使用不妥。
  根据点评,学生作出升格修改:
  我又一次来到这个宁静的小村子来探望我那孤独一人的外公。自从去年外婆去世后,外公就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这里。
  这里本来也只是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如今其他几户人家都搬走了。满眼是青青的庄稼,田埂上长满了野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连接这里和外面的唯一的进出路。这里好像是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
  有人说作文是制造出来的产品,笔者却认为一篇好作文应该是一件用心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是融合了智慧与技巧的结晶。我们虽然不能像杜甫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可以让点评铺就作文升格之路,在升格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创造,在创造中走向完美。

让点评铺就作文升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