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9年第11期 ID: 353787

[ 夏雷震 文选 ]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 夏雷震

  作为江苏课程改革的样本校。我校从2004年秋季就开始试用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几年来,在校领导指导下。我们对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组织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按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选修课程和必修一样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的设计自有其好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凸显出三方面问题:
  第一,长时间学习一个模块,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正像一位老师所总结的那样,学习《唐诗宋词选读》,作品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李白的飘逸绚丽、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雄壮、李清照的婉约含蓄等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每天重复“同样的故事”,学生不再有新奇感,天天呈现“精美的大餐”,学生难免消化不良。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感受到的不是“美”,而是“烦”;对我们的教学不是“渴求”,而是“厌恶”。这个结果与新课程设置的初衷相背离。
  第二,教师课程开发和开设能力不足。课标明确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知识的创造者”“平等中的首席”,这是对教师地位的全新诠释。在选修课程教学中教师理应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我们发现。一些知识储备扎实。对选修课程的一些领域有独特研究或专长的老师。确实能够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开设展示自身的价值;但也有一些教师出现了“内虚”的症状:知识储备不足。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非经同伴研讨或个人长期钻研不能把握教学内容。而选修课要求每一个教师有能力独立承担一个选修课题,同一备课组各人的课题不完全一致:学生也有自主选择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独立研究选修内容、开设选修课的能力。可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许多人也没有开设过语文专题方面的讲座,对选修的内容准备很不充分,他们从心理、知识等层面都表现出是仓促上阵。
  
  第三,选修课程并行开设模块不丰富,学生课程选择面窄。受各种因素制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真正能够像深圳中学那样实行走班制教学的学校不多,学生课程的自主选择权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经过多年尝试,在现有办学条件下,我们摸索出了初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做法:
  1、教学内容的组织:可采用固定模块教学和组合模块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我们在选修课程教学的开设上采用固定模块教学和组合模块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有的模块因其语言内容与现代生活接近。较易引发学生学习激情,可以采用固定模块教学的方式,集中在10周内组织教学,诸如《传记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现代诗歌选读》《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等。有的模块教学如《写作》《语言规范与创新》,需要长期分阶段实施。不宜进行短线操作;还有一些模块如《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等,对学生而言,古诗文阅读在语言上有一定难度,加之大量的背诵记忆,时间长了,学生就不仅是审美疲劳。还有“记忆疲劳”等等,必然产生厌倦。对这两类选修模块在教学组织上可以采用组合模块教学的方式,几个模块并行开设,以使学习内容有所变化调剂。
  2、教师任务的分配:采用承担固定行政班多模块教学与承担固定模块多教学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行政班是指原建制班级,是相对固定的;教学班是指因选择相同学习内容而形成的班级,是走班制教学的产物。课程改革的理想状态,是教师承担固定模块教学。学生自主选择。走班教学。但现实中还有一定困难,若教师“包模块”教学,独立承担固定模块教学任务,缺少同伴互助,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就有可能出现偏差,也不利于教研文化的形成;若教师“包班级”,同时承担多模块教学,也会忙于应付,不利于深入钻研,也会影响选修课的开发质量,更严重的是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有鉴于此,我们在选修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对于组合模块,采用了承担固定行政班教学的模式(见上表所列“以班级为单位的专任教师教学”模式);而相对于固定模块,则采用一个老师承担多个教学班教学的模式(见上表所列“一师承担多班教学”模式)。这样既充分发挥了一些老师的特长,同时通过同伴互助互励、共同切磋的形式提高教师群体开发选修课程的水平。
  3、学生的选择方式:可采用限定性选修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
  课标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必修课要完成培养共性的任务,选修课程更多的是要完成个性发展的任务。限定性选修比较容易操作,但应防止成为划一化的模式,否则选修课就会名存实亡。在目前的条件下。怎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菜单并且有效地组织实施教学呢?唐江澎校长建议在限定性选修课(见上表所列“以班级为单位的专任教师教学”和“一师承担多班教学”课程内容)之外补充自主选择教学模式——校本课程教学组织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以若干班级为一组,采用三班四教师(由四位教师开设四个选修模块。供三个行政班学生选修,组成四个教学班。下同)、三班五教师等组合形式,在同一课位上开设多个模块(见上表所列“学生任选,走班教学,纳入校本课程”内容,这些不限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含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又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
  在选修课程组织实施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采用固定模块教学和组合模块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设选修课程价值重大,它丰富了课程的类型,使我们的选修课建设五彩纷呈:它真正凸显了课程选择的价值,使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它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让教师的爱好与专长成为其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支点。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组织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