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9年第2期 ID: 353521

[ 赵丽霞 文选 ]   

引子和例子

◇ 赵丽霞

  牟老师的课上得实实在在,没任何花架子,一节课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析,着眼于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领会作者的感情。在内容上没有旁逸,在教学手段上没用多媒体也没提供感性材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阅读课。
  如今这样的课似乎不多见了。也曾听过几节《胡同文化》的公开课。这些课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胡同图片,详尽的胡同发展、变迁的风貌资料,甚至是中华居住文化的资料,有的还设置京韵的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谈体会说认识。在丰富感性的资料面前学生参与积极,发言踊跃,课堂呈现活跃的面貌。这样的课看起来有合作有探究,有互动有思考,所以学生高兴,老师满意。可是静心一想,这样的课堂真正关注课文本身有多少呢?对课文的解读往往浅尝辄止,甚至根本没有解读,就展开讨论,课文成了一个话题,一个行为活动的引子而已!
  而这似乎有悖于阅读本身。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成长思想的基本手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领。阅读首先是理解而不是联想和想象。
  学生的阅读本领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渠道便是语文课堂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文是什么的例子?应该是学生课堂以外阅读实践的例子。阅读实践往往没有直观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相关资料,仅仅是就文本而进行的阅读理解。语文课文的例子作用,就是通过课堂阅读学习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方法,明白阅读的目的意义,课下能够举一反三,顺利展开阅读。
  要知道,阅读首先是理解而不是联想和想象。课堂的课文阅读就应该立足于文本本身,搞清楚作者表达的思想,流露的情感,这才是阅读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白阅读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当然这也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不对好不好,学会从阅读中借鉴吸收,丰富提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果仅仅把课本当做活动讨论的引子,看似给学生一种丰富,实则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学习,学生也不可能从这样的课堂阅读学习中学会阅读的。
  让我们回归真实的语文课堂阅读,让语文课文做例子而不是做引子!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075000)

引子和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