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9年第2期 ID: 353513

[ 顾振彪 文选 ]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 顾振彪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在课程性质、“文道关系”、“双基”教学等问题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因而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随着“四人帮”的覆灭和“两个估计”精神枷锁的砸烂,中小学语文教师思想获得了解放,以无比高涨的热情投入语文教学改革的行列,力争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怎样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呢?大家一时还比较茫然。有些语文教师向叶圣陶先生写信,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1978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叶老作了《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发言。
  在这以前,1977年8月4日,时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的有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8日,邓小平同志作《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他说:“要重视中小学教育”,“要提高教师的水平”,“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次讲话,为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的短论,被称为一声春雷,震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界,促使大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叶老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紧随吕先生的短论之后,是当时震动中小学语文界的又一声春雷。因为这篇发言的篇幅长,所谈的问题具体而深刻,所以引起的震动更大更强烈。在这篇发言中,叶老首先结合自己求学从教的经历,说明五十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变”与“不变”的情况,又从吕先生的那篇短论谈起,强调必须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老主要就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改革谈了指导性意见,并指出哪些问题还需要着重研究,力求尽快解决。这篇发言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观点,同当下语文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正是遵照叶老这篇发言的精神,又根据吕先生的倡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于1979年冬派出两个调查组,到四川、福建两省调查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后写成两份调查报告,并编成《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和设想》一书出版。当中反映的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状况,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感忧虑,由此萌发尽快“走出误区,探求革新之路”的责任意识。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叶老这个发言的精神,1979年、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又两次召开全国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座谈会,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对教材教法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此同时,1979年底,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年会。叶老被选为名誉会长,并作了重要发言。这个会上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广泛共识。此后,语文教育改革实验在全国风起云涌,蔚为大观。
  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也是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学语文教育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而1978年初叶老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所起的历史性作用,毫无疑问应该载入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00081)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