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第4道语病辨析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这是一个病句,但究竟错在哪里,似乎不大容易说出,因而很少有文章对其进行解析。该省冯常林老师在上海《语文学习·高考增刊》中指出:“B项从句子整体意义看是说得通的,中间的部分句子是细说‘艰难日子’的,读一读就感觉拗口,但到底属于哪种病句类型,又很难判断。所以,语病的考查要选例规范。”笔者以为,湖北这道题的选例是非常规范的,认真推敲,B项的错误类型也不难判断,属于常见的“成分赘余”。
归根结底,这个句子错在“生活条件再不好”的分句上。“再”在句中相当于“无论多”“不管多么”,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前面的“不管”产生了重复。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说:“再+形。等于‘无论多……’”王国璋、安汝磐等编著的《常用词用法例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说:“用在形容词或具有某些形容词性质的词组前头,后面有‘也’或‘都’与之呼应,‘再’含有‘不管多么’的意思。”曲阜师范大学编著的《汉语常用虚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指出:“‘再’+形容词+‘也(总)’,意思相当于‘不管多么……也’、‘无论怎样……也’。”以上三部书观点完全相同:“不管”等于“无论”,“多”等于“多么”“怎样”,表任指;“再”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前,后有“也”或“都(总)”呼应,“再”是“不管多”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1)情况再严重,我们也能想法应付。
(2)狐狸再狡猾,猎人总有办法捕捉它。
以上两个例句,“再”分别用于形容词“严重”“狡猾”之前,与后面的“也”“总”呼应,表示“不管多”的意思,即“情况不管多严重,我们也能想法应付”“狐狸不管多狡猾,猎人总有办法捕捉它”。
湖北卷第4题B项“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中,“再”用在形容词性的“不好”前,后面有“都”与之呼应,“再”是“不管多”的意思。原句本是说“不管生活条件多不好,他都坚持创作”。因为这里的“再”相当于“不管多”,它本身已含有“不管”的意思,所以可以直接和后面的“都”搭配,前面不能再用“不管”。换句话说,要么说“不管……多……都”,要么说“再……都”,二者必居其一,而原句却同时使用“不管”和“再”,因而犯了“成分赘余(重复)”的毛病。该句可改成“不管生活条件多不好,他都坚持创作”,或“生活条件再不好,他都坚持创作”。但因为前有“身体有多差”,后有“精神压力有多大”,按照上下文连贯照应的原则,所以应采用前一种说法,把整个句子改为:“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有多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高考结束后,广东的高明、高勇二位老师在网上发帖,对湖北卷进行了详解。他们认为,B项属于语序不当。因为关联词“不管……都”领起的内容,都从属于“他”,所以“他”提到前边才合适。这样的解释,没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也不敢苟同。不错,关联词“不管……都”领起的内容,都属于“他”,前后分句主语相同时,主语“他”应置于关联词“不管……都”前;但是,也正因为前后主语相同,“不管”前的主语可以蒙后省,由后分句“他都坚持创作”可以看出,“不管”的主语就是“他”,毋需将“不管”后的“他”提到前边。
(江苏省姜堰二中 2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