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10期 ID: 406153

[ 赵丽霞 文选 ]   

在积累中提升作文的品位

◇ 赵丽霞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可以说是造成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心理障碍。“言之无物”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有物不会言”是缺乏语言的积累。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抓好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和练笔积累,教师只有引导、训练学生在丰富、广泛的积累中才能有效提升作文的品位。
  一是多读
  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要想走进孩子们,就应该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先读各类的儿童读物,从中选择一些有趣的书再推荐给学生读,要巧妙地引导他们读书,那样才行。一个个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活的个性人物,在教师的心里扎了根,就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学生聊天,讲马小跳有趣的事,讲尼尔斯的经历……有了教师的引导,孩子们怎会不想认识马小跳呢?怎么能不知道皮皮鲁和鲁西西是谁呢?多读书,读好书,有了读的积累既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是多背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但我们发现,许多同学读书片面追求故事情节,对故事紧张有趣的书刊看得较多;另一方面忽略文章细节描写,为调正学生读书心态和阅读方法。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小语课文,大多是名作,语言堪称典范。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老师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意境之美;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学习思想品质,感悟事理之美,体会人物的心境,感知人物的形象美。学生在读想中感知到美、欣赏到美、领悟到美,便会有积累的兴趣以及背诵的欲望。
  其次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背诵、积累风格迥异的语言丰富自己的习作。鼓励学生只要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本上。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定期开读书交流会。讲精彩片段;背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评价人物性格等等。让学生背诵的精彩片段有了用武之地,学生自然乐此不疲。
  这样,课内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课内和课外阅读积累是相辅相成的,一定要有机结合,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常写
  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大事、小事,什么都写。这些都不是花架子,学生有了前面读和背做铺垫,头脑中已经储备了大量的“能源”,教师这时只要提出范围,学生就能自拟题目写作了。教师千万不要要求提的过细,像紧箍咒束缚孙悟空似的束缚住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就如何突破中心或表现人物品质等写作方法加以指导。与众不同的个性当然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体现的。
  四是总改
  著名作家老舍说:“一篇500字的小文,我要考虑三天,头一天写了,第二天要改,到第三天还要改。”有人向郭沫若请教写作的“诀窍”,回答是:“改,改,改……”一连讲了七个“改”字。可见“文章不厌千回改”。然而,我们的学生又有多少懂得怎么改文章呢?很多老师在习作教学时不重视上作文修改课。
  首先我们把赞美送给每个学生。学习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又是伴随认知过程的一个情感过程。当学生的作文得到教师肯定的评价,他们就会产生愉悦感和成功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高效率地学习。因此,我们不要吝啬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修改作文时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作文中暴露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要求我们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褒扬的话信心倍增,读了批评的话也受到激励。
  对作文水平一般或暂时落后的学生,批改中要一遍遍地从他们的习作中寻找可贵之处,哪怕是誊写得一清二楚,一个词特别精彩,某句话十分生动等,我都要在批语中大加赞美。
  其次习作评改要有侧重,有针对性。作文批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每次习作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的策略和形式进行批改,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从而引发其参与作文修改的意识与行动。如写人,怎样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更细腻;如写景,怎样调动多种感官突出景的特点;怎么让文章的结尾更耐人寻味呢?等等。一次一个侧重点,每个侧重点必须改到完美为止。
  最后要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教学中,作文评改课其实应该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学生们能各抒己见,放松心情,展示自我,教师只提个建议,学生们互改,再自改。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读书,有背记,有应用,有整理;既结合教材,又走进生活,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岂不是其乐融融吗?
  赵丽霞,教师,现居辽宁营口。

在积累中提升作文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