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目标中有几个关键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表达,写作,多想多写。这三个词给出的是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说自己看到的,写自己想写的,在多想多写中习惯于写作,养成写作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写作”应该比“作文”的范围更宽,角度更多,其中包含着传统的作文方式,还应该包括发言记录、学习札记、眉批点评、网络跟帖等多种写作方式。这种多元写作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张开写作的各个“触角”,让写作以多种多样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有了多元写作训练的意识,写作就可以与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同步进行,沿着读(看、听)—想—写的线索,让写作逐渐成为学生自身言、行、思的真实记录,以读和思的深入促进表达的流畅,以有意识的修正、润饰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表达方式,引领学生习惯于用文字表达,习惯于生活在写作之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利用一切能够插入写作训练的缝隙,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一种自然存在,而不是额外的任务。因此,教师如果没有创造写作环境的意识,至少要有利用写作环境的意识,这是多元写作设计策略的基础。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可利用的写作环境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包含三个因素:学生的写作动机被激发起来,有写的欲望和冲动,想写;学生对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有兴趣并能够产生联想,有的写;老师提供了一定的方式方法,学生知道该怎么写。这时,写作就是从学生口头、心里走到笔端的自然过程,学生能够轻松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
在可利用的写作环境中及时设计写作训练内容,使写作训练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过程中自然完成,这是多元写作设计策略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策略来设计写作训练。
一、从说到写,记录课堂发言
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闪过智慧的火花,说出精彩的甚至惊人的言论,但声音稍纵即逝,如果要求学生在发言之后马上记录下来,用文字保留思想闪光的一瞬,是思维积累与写作训练结合的好方法。记录的过程不仅仅是整理语言的过程,还是锤炼思想的过程,记录结束后学生对问题可能会产生一点新的看法,或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记录的内容是已经被老师和同学认可的,被认可的兴奋感带来了写作的冲动,学生的写作动机比较充分,自然乐于动笔。
【写作训练设计1】
课堂讨论记录:你如何看待“追星”现象。
有几位同学的发言观点新鲜,很有启发意义,下面是在老师要求下学生做的课堂记录:
(1)我认为追星是合理的,值得鼓励的。当我们知道周笔畅是广东省高考文科第二名的时候,当我们被她的率真和纯正吸引的时候,明星就成为了一个目标,一种理想,一种激励我们前进的力量。
(2)我认为我们在追星的时候不应只注意他已经取得的成绩,还应该了解他成功背后的代价,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奋斗过程中的精神品质,而不是单纯模仿他们的“帅”,更不能因为他们的出现而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3)明星们能够踏上红地毯,一定有我们看不到的“内幕”——他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难;他们废寝忘食,勤学苦练;他们为了一个简单的动作或细微的表情而反复揣摩……关注“星光”背后,你会得到更多。
记录下来的语言有明显的加工痕迹,从“说”到“写”的加工就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而且这种语言训练是学生自然走入,自愿进行的,长期积累训练效果当然很好。
二、从听到写,整合相关信息
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设计学生共同交流的学习环节,如果引导学生简要记录交流的内容并且设计一个要求学生整合信息的写作训练,不仅能使交流更加有效、深入,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为我所用。有些时候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涉及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名人轶事、文化典故等等,要引导学生先记录讲述内容的关键词,然后把老师的讲述还原成文字,这是写作训练,也是很好的素材积累。下面是从“听”到“写”的一段课堂实录:
【写作训练设计2】
师:大家来交流交流我们搜集到的有关重阳节的风俗,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关键词。
生1: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可以登高山、登高塔。
生2:在北京,重阳节有赏菊花的风俗,人们认为重阳的菊花可以驱邪。
生3:重阳的时候我们要去看望老人,给老人买重阳花糕。
生4:重阳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
师:把你记录的关键词整理一下,用一句话概括重阳节的风俗。
生5:重阳是亲人聚会、看望长辈的节日,有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风俗。
生6:家人在重阳团聚,共同登高远望,饮酒赏菊,吃花糕,插茱萸。
从交流到整合,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筛选,在写的过程中有转换,听来的是随意的口语化的语言,写下来的则注意到了信息的全面、句式的整齐和结构的匀称。从“听”到“写”的转化,是信息走进学生心里,然后用文字走出来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写作实践,学生习惯了这种训练,其实也就习惯了修改、润饰自己的语言。
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堂上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进行类似的训练。
【写作训练设计3】
同学们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杜甫,根据同学的发言写一段话介绍杜甫。(不超过100字)
三、从想到写,呈现探究成果
学生在探究结束后有了探究成果,常常急于与别人分享,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为自己的探究成果拟一个小标题写成一个小文段。处于强烈写作冲动中的学生常能写出精彩的文段。而且只有想清楚才能写出来,用文字呈现探究成果,写能够促进想,想又能够促进表达。
【写作训练设计4】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词句探究分析林冲的性格特征。
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在林冲使用的人称变化中感受到了林冲的性格,有的在林冲的语言中品到了他的心理,有的在林冲的动作中体会到了林冲的心境。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拟出了下面的题目来呈现探究成果:
(1)从人称读林冲
(2)三次“寻思”中的谨慎
(3)“慌忙”“连忙”与“急急”
从题目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学生探究的成效,从深入的思考到细致的写作,学生走过了想清楚、写明白的过程,这样的写作训练突出了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心理习惯。
除了引导学生拟题目写文段,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成果填题目,比如说在阅读《白马篇》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训练题目:
【写作训练设计5】
我最欣赏白马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探究,并根据自己的探究成果填出了下面的题目:
(1)我最欣赏白马少年的骁勇善战
(2)我最欣赏白马少年的身手敏捷
(3)我最欣赏白马少年心怀天下
(4)我最欣赏白马少年为理想而做出的努力
学生的题目展示了他们的探究成果,有了素材,结合诗句把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呈现出来就比较自然顺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写的是他们探究出来的东西,没有拼凑、挤压的艰难,他们的文字大多明白、简洁,语言清清楚楚,观点一目了然。
学生在训练中习惯了从思考到表达,写作时的畏难情绪减轻了,良好的写作心理习惯逐渐养成了以后的写作训练就显得轻松多了。
四、从读到写,展示阅读发现
我们经常会设计一些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本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有所发现。这时候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发现写出来,用文字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包围,写作训练的效果格外明显。另外,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细节经常是打开文章的“切入口”,从这些发现探究下去,学生不仅会有较大的阅读收获,还会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
【写作训练设计6】
《项链》中的路瓦栽先生是否虚荣?结合课文简要阐释。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请柬”“猎枪”等细节,并在这些细节中感受到了路瓦栽先生的虚荣;深入读进去,又发现了“马车”“盒子”,感受到了巴黎社会的虚荣。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纷纷动笔,写下了这样一些题目:
(1)用来炫耀的“请柬”
(2)“猎枪”:向贵族靠拢的工具
(3)自惭形秽的马车
(4)真盒子,假项链
再比如,在阅读《断魂枪》的过程中,学生对作者刻意描写的“楼鸽”很感兴趣,经过探究写下了《鸽派的逍遥》;在阅读《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华大妈特别给康大叔的茶里加了一枚橄榄,写下了《那枚有灵性的橄榄》。
不深入到文章里是很难有所发现的,阅读发现往往能引发学生的自我肯定。读出来并写下来,在读书与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都被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包围着,写作结束后他们争着到视频展示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激情涌动之中,学生当然有写的兴趣,这时候的写作是真正的酣畅淋漓。
五、从悟到写,书写精神成长
如果说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是在寻找和利用良好的写作环境,在作文课上我们就要善于创造这种环境。
作文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作文书写的应该是学生的生命历程、精神成长和心理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有感悟才会有文章。感悟的过程也就是生命的充实与成长的过程。作文说到底是用笔写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所想所感,它是一种个体的独特的活动,谁和谁都不一样。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要尽量设计学生有所感、有所想的写作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写真实的感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借助文字来表现生活,倾吐心中的积蓄。如果我们提供给学生的训练内容与他们的精神成长同步,让学生写的是他们经历过、体验过或正在经历、体验的东西,而且在作文教学中能够着力于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感悟过程,学生的作文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说下面的训练题目:
【写作训练设计7】
那一刻,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体育课的跳绳达标真让我发愁,我怎么努力也达不到2分钟250个的目标。有一次无意中听说“跳绳可以减肥”,我好像获得了一种动力,心情也轻松了不少,但成绩却未见提高。我又找到老师,老师说“太高了”,我没弄懂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再追问老师。后来,我想,跳着玩吧,反正也不及格了……就在跳着玩的过程中,我偶然间发觉自己的速度变快了,而且又发现了规律:跳绳须放低重心,才能加快速度。想不到通过跳绳这件事,我懂得了:玩是一种很好的心态,没有功利,没有压力,它能使你在得到乐趣的同时,把事情做得更好。至此,我才懂得了陈省身教授“数学好玩”的题词的深意。
良好的心态能提高做事的效率,这恐怕是尽人皆知的,但这位同学由自己的经历和方法悟出来,感悟的过程就有新鲜感。因此,我们的写作训练内容要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倾吐心声的需要,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在写作训练过程中要给学生这样的导向:真切、独特的根本在于写自己的、写真实的,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触摸思想。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多元写作的设计策略,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还有许多写作环境可以利用,比如说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跟帖的形式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利用循环日记的形式交流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等等。多元写作的空间很大,角度极多,只要我们善于创造和利用写作环境,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领下走进写作的世界,体验写作的快乐,养成写作的习惯。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