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情感因素融进语文教学,已经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也经常采用情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我曾这样应用情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触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既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关键。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只有对语文真正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而对所学内容实现内化、吸收,不断地积累和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教学文言文,更要找到学生情感的突破口。
为此,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我以古类今,把课文拉近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力争让学生进入角色,找到感觉,引起他们探求的兴趣。我创设这样的两幅画面:一副画面是一位现代的时髦女郎身处豪宅却愁容满面、叹息不已;另一副画面是一个身居茅屋的学子,面带微笑、埋头苦读。学生看到两幅画面上人物的不同神态,心里立即为之一振,对陋室与豪宅、愁容与笑面对比之后,陷入深深的思索。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当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就是导入《陋室铭》的契机,教学的开始。
二、启发感悟,迁移审美情趣
经过点拨,学生依靠个人努力与小组合作探究,初步完成释义、译述等步骤后,我抓住《陋室铭》中一些表达作者情感的精彩语句让学生品读、赏析。《陋室铭》作为古代韵文,音韵和谐流畅,颇具文采;句式整齐而灵活,颇有节奏;四言、五言、六言,长短有致;字里行间透露着古代君子身居“陋室”而精神不陋的美好情怀。
如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句,文句精短,皆为五言,文面上已尽显节奏美,且深蕴着作者的情愫。其中有景有人,人因景而乐,景因人更美,动静巧妙结合,互为增色。
教学时我安排两个环节:首先,给学生展示单纯的美景,并配以轻柔的《高山流水》乐曲,让“陋室”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用模拟的情境,触动、诱发学生的感情,“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并进一步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进行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也受到美景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山水的感情,也激发他们热爱文章之所爱——“陋室”。
其次,我把重点转移到人物身上,启发学生想象文中人物的吟诗及谈笑之声,在先前“身入其境”的基础上,再“情入其人”,使课堂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学生仿佛与“陋室”主人共同享受山野的恬静与自然,从而带着对古人的喜爱与羡慕之情,朗读全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力激发。如果说,教学导语阶段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来学习,那么,正文教学阶段对审美情趣的激发,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情”来读书。
三、同中求异,升华学习情感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陋室铭》的思想精髓,把握文章的“德馨”主旨,使高涨的学习热情持续,我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同中求异,让他们的学习情感得到升华。
如文章开篇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学生一开始难以理解山、水与“陋室”之间的关系。我为此设计一个练习:仿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改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使句式相同。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经过热烈讨论,最后写出“室不在美,有德则馨”,从而很好地把握了主旨,再次激发了对“陋室”的喜爱之情,学生的信心也更足了。俗话说,打铁要趁热,在此基础上,我把另一道练习题展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学生聚精会神地为“陋室”起着雅号。他们触类旁通,同中求异,从“诸葛庐”、“子云亭”的提示中,很快说出“禹锡屋”这一名字。接着,“禹锡阁”、“梦得室”等雅号,被学生们一一道出,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也积极、大胆地参与进来。
四、引导延伸,催生创新意识
创造的快乐是众多快乐中最大的、最高层次的快乐。在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体验到创造的愉悦,他们才会逐渐产生创新意识,从而激发起创造的热情。在《陋室铭》一文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在学生感受成功喜悦、畅想古今的同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运用文中所学,求得新的情感和美德因素。
学生透过《陋室铭》的语言,已深刻领悟到“德馨”这一主旨,刘禹锡所居“陋室”之所以不陋,其根本原因在于所居之人安贫乐道、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给看似简陋的屋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我由此提出比较阅读《爱莲说》的建议。学生们跃跃欲试,颇感兴趣。学生们激烈地讨论与交流,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对学习方法进行应用,最后形成许多好的见解,如:“我认为莲花之所以惹人怜爱,是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身高尚的节操”、“我觉得莲就如古代的清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莲原来是这样一种不可多得的植物,我喜欢它,更喜欢如莲一般的真君子”的。我顺此发问: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想。一位同学说:“我现在生活很幸福,不为吃穿犯愁,可我不懂得珍惜。”有的同学大声地表达:“要学习陋室主人和莲的品质,让自己的精神修养趋向完美。”……一时间,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一位同学的发言,更是赢得了满堂喝彩,他说:“我们的处境其实与陋室主人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穷光蛋’,因为我们还未赚一分钱,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的精神也如陋室主人一样富有。”不难看出,学生们的创造性,在求知求异的学习进程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有人说,用丰富情感装扮的语文是诗、是画,其本身有时就是表达感情与爱意的滴着露水的花朵,而花上的露水又是许多同学急于吮吸的甘霖。为应用好情感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以情促智、以智激情的预期目标,使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22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