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问题需要思考。
一、转变自我,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语文老师
语文人文性是思想性和美感性的统一,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课改观念,接受现代课程编制思想,是顺利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如果教师传统的课程观念不改,课程改革难免发生扭曲变形。这既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也有课程改革的现实可以观照。比如,一切为了升学的课程价值观,忽略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对现行的课程改革体系将起着掣肘作用。
二、解放自我,做一个开放型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开放型的语文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对语文教师来说,好比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有了它方能在教学的天地里翱翔,在教学的道路上驰骋。
做一个开放型的语文教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必须掌握泛读和理解的技巧;掌握口头和书面表达技能;具有自律,对行为负责,具有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说、听以及使自己成为集体一部分的能力。不言而喻,若想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教师应该领先掌握。
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大教育:21世纪教育新走向》的要求,教师要有一套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专门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习、生活的天地不断变得神奇、美妙、和谐。教师应如智者,在思想观念上清新脱俗,充满生机;在价值观念上,认清人的社会价值,肯定自我价值,为学生提供做人的楷模。教师要有改造心灵及行为的能力,在塑造学生理想上,要有新的思路和措施。
三、锻炼自我,做一个研究型的语文教师
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才能帮助教师学会判断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学行为,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要研究,必须动笔,多思多写。例如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自己可先写“下水文”,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与水平大有裨益。这既是实践,又是研究。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俯首寒窗下,陪伴一豆灯,没有半点浮躁、一丝投机,不断锤炼自己,使自己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组织能力强的语文老师,才能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名师”“专家”。
四、探索自我,做一个促进型的语文教师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管理方式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为学生提供自己的学习经验,他人的经验,应该阅读的书籍、参考资料,应该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带”到课堂中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形成学生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初级中学(22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