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202

[ 徐宁 文选 ]   

浅谈记叙文阅读得分技巧

◇ 徐宁

   记叙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言说方式,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的最有力的途径。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从近些年的中高考题型上看,记叙文考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学生的答卷失分也主要在这方面。今天我们就谈谈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常用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的特点就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是:1.注音填词与释词;2.根据句意写词语与根据内容找中心句段;3.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文意或文章的要点;4.阐释文题的含义或拟写文题;5.分析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与记叙的详略;6.品析重点词、句、段或根据语境理解关键性词句的含义与表达作用;7精彩句段的仿写或补写;8.简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9.评析人物性格与提炼文章主旨;10.领悟文章的现实意义以及给人的启示等。
   阅读记叙文和解答相关测试题可采用如下方法。
   首先,认真阅读文本,弄清文本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有助于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了解记叙的顺序和人称。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记叙顺序不同,表达效果也会有差异。有些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这样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有些文章在顺序过程中插入一些相关的事件和情节,来补充交代一些背景材料和与文章主题有关的信息。
   记叙文的人称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为第一人称,如《故乡》。这类文章中的“我”,有的是作者自己,有的是虚构的人物。用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灵活性大,如《变色龙》。
   再次,整体感知,揣摩具体词语与句子的含义。记叙文展示的是真实的世界,一旦产生,就成为了一个“独立体”,就是说它具有自己言说的意义。词语、句子与全文紧密相连闪烁生命的光彩。因此要准确把握词语与句子的真正含义,就要注重“语境”,把握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
   这就要求读者从文章的整体感知去把握“语境”。具体方法有:从上下文来理解含义,从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含义,从联系人物形象来理解含义,还可以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含义。
   最后,在整体阅读全文,了解记叙要素、理清线索脉络、弄清记叙顺序、理解内容主旨、明确表达方式、品味关键词句、赏析情景和形象的基础上,还要揣摩、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有的文章,作者的态度观点很鲜明,用奔放、激昂的语言直率地挑明;也有一些作品,作者的态度和观点隐含在故事的过程或细节描述或形象刻画之中,需要我们细加揣摩和体会
   笔者认为,在记叙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认识,只有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也只有实践才能使认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记叙文阅读的提高,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400715)
  

浅谈记叙文阅读得分技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