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207

[ 朱立春 文选 ]   

注重课文导入,紧扣文本解读

◇ 朱立春

   背景:
   杨绛在《老王》中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老王和作者一家人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陶冶美好情操。
  案例描述:
   一、图片导入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无意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 请看…… 用多媒体展示几幅社会弱势群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二、读课文,说老王
   本环节首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老王的职业是什么?老王的身体健康情况怎样?老王的家庭环境怎样?由此看来,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当学生能正确回答后我接着又问老王是如此的不幸但却很善良,他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呢?学生多能紧扣文本找出体现老王善良的句子。
   老王是如此穷苦卑微、凄苦艰难,但他的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却让我们感动。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文章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来感受老王的善良、知恩图报等品格。学生找出这些词句,“直僵僵”“镶嵌”“僵直”“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倒’字”“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中的‘绷’字”“我记不清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里的‘新鲜’‘大’‘多’字”“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等等。
   老王是如此的让我们感动,那么作者善良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善良,那么作者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三、读课文,说作者
   这个环节学生多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对老王的关心之处,作者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计,老王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作者和她的家人都很照顾老王,可为何几年过去了,他还感到愧怍呢?一开始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上,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后学生认识更加深入,多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我们是幸运的,可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不幸的人,联系课文仔细思考我们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四、读课文,说自己
   “说自己”就是谈学习完本文后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我播放了《同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生活》为主题的一些图片,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很多学生谈了自己的感想,平时没觉得自己有多幸运,现在想想我们真是太幸福了,作为幸运者我们更应该关爱社会,关心身边的弱势人群,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自己内心的爱去铸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社会还有很多不幸的人,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关心,只要多一些人性的关注,彼此互爱,彼此帮助,那么,世界一定会充满爱,请记住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案例反思: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生动、感人的课堂导入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教学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我采用了图片导入的方法,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我在教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唤醒了学生的同情心,引起他们情感上极大的共鸣。
   语文教学一定紧扣文本解读,不能架空分析。任何对课文的分析如果不能紧扣文本,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本课中我请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来感受老王的善良,通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能结合文本,在字里行间真正体会出老王、作者的善良本性,真正实现文本的情感价值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合作者。对学生来说给他阳光,他就灿烂。在把握老王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时,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人物,体会文章的主旨。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事事包办,要引领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自己的教学,师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教学一定要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朗读声,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去认识人物,了解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的朗读声重回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玉带镇初级中学(211512)
  

注重课文导入,紧扣文本解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