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2期 ID: 150602

[ 滕永文 文选 ]   

微型小说文体特征刍议

◇ 滕永文

   内容摘要:微型小说之所以能够从长中短篇小说中正式剥离出来,另立山头,自成一家,成为小说家族中的第四个成员,首先是因为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和美学价值。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即精短化的篇幅、精当化的选材、精巧化的构思和精美化的语言)决定了它有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构思方式和写作规律,科学地深入地探讨、把握这个特点和规律,无论是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还是对微型小说的欣赏,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微型小说 文体特征 四精特点
  
   中国的微型小说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时,恰逢当代文学的转型,此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学逐渐退居边缘,失却主流地位,陷于尴尬的境地。而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小说界第四个家族”的微型小说却一枝独秀,以其独特的风采,从“文坛主流的侧翼、边缘地带”,“以自己的方式——有人称之为民间性——悄悄发展自己,壮大自己”[1],由孱弱到健壮、由幼稚到成熟、由备受冷落到终获文坛认可[2],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它已经卓然独立,渐成气候,日渐兴旺繁荣,并以燎原之势占据了纯文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走过了一条崎岖艰难却又执着顽强的生存之路的微型小说对文学本身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进价值,并且在文化建设、传统继承、精神文明的弘扬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微型小说在时代发展中的“异军突起”、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人刮目相看,这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独特文体的关注与研究。在日渐低迷的文学困境中,微型小说的成功也许能够为其它文学品种的发展提供一些寻求出路的有益借鉴与启示。当然,时下的微型小说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比如作品精品少、理论研究匮乏以及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而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微型小说之所以能够从长中短篇小说中正式剥离出来,另立山头,自成一家,成为小说家族中的第四个成员,首先是因为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和美学价值。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它有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构思方式和写作规律,科学地深入地探讨、把握这个特点和规律,无论是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还是对微型小说的欣赏,都是十分必要的。
   许多研究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做出过不同的理论探讨,体现了他们对这种小说体制的思索和认识。[3]
   我们研究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有一个逻辑起点,沿着这个逻辑起点,就可以推导出一系列理论观点,而这个逻辑起点,就是微型小说精练的字数和短小的篇幅。微型小说的艺术样式不管怎样千变万化,它仍然是小说,仍具有小说的基本品格和一般特征。它不是微型的寓言,也不是微型的小品文,更不是“微型新闻”,不能忘了微型小说的本体。作家唐栋认为“既然是小说,那么不管它有多小,小小说也要尽可能地做到完整和塑造人物,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小小说同样是苍白的。……小小说的特征在于它首先要是小说。”[4]也就是说微型小说要具备一般小说的特征和品质,但同时又是特定字数、篇幅限定下的小说。这种限定必然使它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形成它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来对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索和考察。
  特征之一:精短化的篇幅
   微型小说最明显的形体特征就是篇幅短、文字少,“短,是微型小说本体的基本特征。……不短,就不是微型小说。特征,既是醒目的标志,又是一种限制,一种界限。”“短,也是微型小说的美学特性。短,既是出于对读者的尊重,尊重读者的审美需要,也是为了使微型小说获得诗的蕴涵和品位,拓展更广阔的审美空间。”[5]当然,这种短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短小,而是一种有着丰富艺术蕴涵的精短。
   关于微型小说的字数限定,研究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字数应该定在1000字左右,有的认为3000字以内的均可称为微型小说,还有的研究者认为2000字左右较为合适。当然,用一个十分具体的数字来硬性规定微型小说的字数并不符合创作实际。但反过来,如果不对它的字数做出任何限定,任意把它放宽到2000、3000字,甚至更多,那势必很容易模糊微型小说和短篇小说的文体界线,不能明确地揭示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正如江曾培先生所说:“对微型小说的‘微’‘小’,人们首先着眼于它的篇幅微小,因而一般也是首先从字数上界定它。一篇微型小说字数的上限,多少为好,一千字、一千五百字、两千字、三千字有着几种不同的主张。在我看来,以千字左右为宜,‘左’一般不‘左’过一千五百字。因为如果把微型小说的字数上限提得过高,也就把短篇小说的字数下限提高。三千字还算微型小说,最短的短篇小说不也要四、五千字吗?日前小说是越写越长,越写越‘水’,微型小说的发生、发展,本有顺应小说文体精炼的要求在,如果这样,反会起逆反作用。同时,就微型小说自身来讲,也只有真正在‘微’‘小’篇幅中显示出身手,才能显示自己的特长、作用与价值。在篇幅与字数上向短篇小说靠拢,会滑向‘微型小说短篇化’,这对微型小说独立品格的形成也是很不利的。”[6]
   根据微型小说的创作实际,创作界、研究界不约而同地把微型小说的字数限定在1500字左右。有“小小说教父”之称的《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就认为小小说字数的黄金分割点在1500字,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而这种看法与1994年底在新加坡召开的首届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上的讨论结果是相一致的。各国学者与微型小说作家也都倾向于1500字的大致框限。[7]
  特征之二:精当化的选材
   微型小说的精短篇幅首先制约了它的选材。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对微型小说来说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作者的艺术感受力。所谓“简单”,是说微型小说的选材广泛而多样,几乎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写;所谓“复杂”,指的是“精”,是新颖奇特,是高标准而不是随便一个素材就能敷衍成一篇微型小说的。客观一点讲,微型小说的选材确实是相当广泛、多样的,但是要想创作出传世的微型小说精品、佳作,那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重要的是要努力从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生活中“发现”出美来。著名微型小说作家白小易就认为,微型小说素材的获取往往与作者的性格、习惯和文化素养等因素直接有关,它更需要的是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不管是直接从千姿百态的生活当中选取现成的、完整的微型小说材料作为创作素材也好,还是采用文学创作典型化的方式,按照微型小说的题材规范,进行认真细致的提炼加工(如改头换面式的创造、移花接木式的组合、天马行空式的虚构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微型小说的选材精当、精粹。
  特征之三:精巧化的构思
   微型小说篇幅的精短也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构思方式。篇幅的精短使得微型小说在给读者所提供的信息量方面无法与长中短篇小说竞争。因此,它只有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并且讲究信息的艺术传达形式才能形成它的“速率审美刺激”(即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率的审美刺激)。精粹的选材,这是微型小说从作品内容方面提高自己的信息质;而精巧的艺术构思,则是它从艺术表达形式方面来提高自己的信息质。这也就是为什么微型小说比任何一种体制的小说更加讲究构思的缘故。作家蒋子龙认为,微型小说的创作,“更像一种智力测验。”[8]这个见解相当中肯。微型小说的创作实际上就是通过其艺术构思来检验一个创作者的才华和文思,创作者的构思越精巧,那么微型小说就越能体现它独特的情节趣味和艺术魅力。
   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设置精致巧妙的情节和确立深刻新奇的立意。
   在了解、掌握了微型小说刻画人物、描写事件的特点之后,创作者在构思微型小说作品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设置一个精致巧妙的情节,微型小说创作的“智力竞赛”,实际上就是看谁能巧妙地制造出“既出乎意外,又合乎情理”的情节效果。
   另外,微型小说速率审美刺激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品深刻新奇的立意。作家邢可认为:“小小说是立意的艺术,小小说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这‘立意’的确立与表现。”[9]要想在精短的篇幅里体现出对生活深刻穿透力,就必须通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微型小说作品的立意出新、出奇,能发人深省、令人深思而又回味无穷。
  特征之四:精美化的语言
   微型小说的语言有它独特的特点。篇幅的精短,使得微型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很难泼墨如雨,而只能惜墨如金。微型小说研究者叶茅指出:“短中长篇小说略有语言的垃圾,人们或者可以忽略过去;而微型小说一旦出现语言的毛病,哪怕稍微一点点,读者也难以原谅。一千多字的篇幅附带几十字的语言垃圾,这比例可不小!所以语言必须具有自己的光彩,而这种光彩是微型小说所特有的,短中长篇小说所难代替的。”[10]微型小说的语言“必须具有自己的光彩”,也就是说有它自己的不同特点。
   微型小说的语言主要是叙述,是一种叙述性艺术语言。这是由叙述语言的特点及微型小说独特的艺术追求(如篇幅精短,不太允许大量使用描写语言及人物的对话语言;主要通过陈述一个或几个细节单元来突出表现作品的立意,只求把事理讲明白,并不刻意寻求形象的丰满等)所决定的。其叙述语言具有吝啬性(即短小精悍)、概括性(但绝不概念化)、膨胀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言简意赅,二是言外之意)及跳跃性等。
   当然,微型小说并不排斥使用描写语言和人物的对话语言。但在使用描写语言时,它多运用一种简练、质朴的能突出、勾勒对象特征的白描语言。由于它是简练、朴素的白描,所以这种笔墨相当经济;又因为它是能突出对象特征的白描,所以它又是相当生动的语言。在使用人物对话语言时,要尽量精选一些含有丰富潜台词的人物语言,还要注意精选一些兼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微型小说就是通过它这种带有吝啬性、概括性、膨胀性、跳跃性的叙述语言,通过它特征突出、形象鲜明的白描语言,通过它包含有丰富潜台词的和兼有动作性的对话语言来实现它在语言运用上的精美、精练的特点的。
   了解、掌握微型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是我们鉴赏、解读及创作微型小说的必要前提。
  
  注释:
   [1]王晓峰:《小书大文章——评杨晓敏的新著<小小说是平民艺术>》,见《当下小小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第187页。
   [2]2010年3月,中国作家协会发布了最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正式明确将微型小说文体纳入鲁迅文学奖的评选。
   [3]如南京师大文学院教授凌焕新先生在《微型小说的美学特征新论》(见《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4期)一文中,把微型小说的美学特征概括归纳为“机智化的单纯美”、“特征化的简约美”以及“诗化了的神韵美”;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翟泰丰则把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概括为“短中见长、小中见大、微中见情”(见《小小说选刊》2000年第23期),等等。
   [4]见《小小说选刊》1997年第11期。
   [5]凌焕新:《微型小说的短之美》,见凌焕新著《微型小说美学》,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凤凰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42页。
   [6]江曾培:《在单一情节中丰富表现功能》,载《小小说选刊》1991年第11期,第61页。
   [7]当然,这种传统的微型小说与新兴的“微小说”或“博客体小说”,在字数约定、叙述方式及阅读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可参见刘海涛:《博客体小说的分析与猜想》,见《南方文坛》2011年第3期。
   [8]蒋子龙:《关于“微型”的沉思》,见江曾培主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665页。
   [9]邢可:《怎样写小小说》,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10]叶茅编著:《世界微型小说精选简评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412页。
  
   滕永文,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任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阅读与写作学研究所所长。

微型小说文体特征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