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2期 ID: 150618

[ 黄伟彬 文选 ]   

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扮演主角

◇ 黄伟彬

   内容摘要: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作文评改的“主角”,而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却处于局外人的位置。这样的作文评改虽然忙坏了教师,但学生却所获甚少。为此,本人认为要重视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角”,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评改 缺乏 主角
  
   中央教科所陈云英博士在《在中国发展全纳性教育》一文中说到:“课堂上的教师终身学习,及时掌握各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在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协作。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合理的课堂管理方法,使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增多,有效学习活动扩大。”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见,要改变传统作文评改中“事倍功半”的局面,教师就需要重视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作文评改扮演主角。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主张:
   一.改变作文评改的传统观念,让学生“有意识”要改作文。
   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都不自觉陷入到一种误区:认为教师是作文教学的主导者,自己是被动者,被动地写作文,敷衍了事地交给老师后就万事大吉,至于评改那自然是老师的工作。其实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生实际上是能够发现的,但却没有意识去解决。这种传统意识上的限制,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在作文评改上的能动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能意识到改作文不单是老师的事,更应该是自己的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名人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文人在修改文章方面的重视程度,从而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评改作文的重要意义。
   二.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想改作文。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教师要知道人与人的智商是没有很大差别的,每个学生都有他可以挖掘的潜力。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经常性地抱怨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解题能力差等。作为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潜能,要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样,但我认为应该懂得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在这短短的五年教学中,我一直用“每个学生都是好样的,都是最棒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的教学,特别是在作文评改教学中。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我经常找出他们在评改中的优点,同时不忘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评改作文方面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我经常把他们评改后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传阅。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今后更自信地评改作文。总之,对待学生我一律平等,从不因学习的好坏而在态度上有所差别。这样的教学不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进取心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还让学生从内心里想改作文。
   三.及时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动笔评改作文的好习惯。
   学生在尝试了自己动笔评改作文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把学生的这种热情转化成学生的一种习惯,慢慢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了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对全学年的作文教学活动有一个宏观的掌握,接着对作文教学有个系统的安排。教师可以一个星期安排一次作文评改活动,如果实在安排不了就两个星期一次。教师如果担心作文评改活动在上课期间进行,时间会比较紧的话,可以安排在晚修的时候进行。除了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有保障外,我认为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设立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阶段目标,让学生逐步掌握评改方法;教师还应该在评改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交流,肯定其中的优点,改进其中的不足等,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和自身评改的价值。慢慢地学生就会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坚持下去。那么学生就能在自主的评改活动中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黄伟彬,教师,现居广东博罗。

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扮演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