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2期 ID: 150587

[ 张光 文选 ]   

职高文言文教学浅论

◇ 张光

   内容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养,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学习效率低下。如何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利用文言文教学培养职高学生文学修养、道德品质是摆在每一位职校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
   关键词:职高 文言文教学 人文素养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作为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文学作品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了古人以生命写成的颇见性情的篇章,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职高文言文所选用的都是这些名篇佳作,学习这些文言作品,可以使学生吸取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文言文教学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据调查,当前很多职业高中的文言文教学陷入一种尴尬局面:学生上课不爱听,老师上课不爱讲,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这固然和我们的学生有一定关系,有些学生认为读了职高,只要学一些专业技术即可,不懂得自己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些“之乎者也”,学了有什么用,主观上不想学文言文,怕学文言文。而很多老师上课讲文言文时,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始终是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句式,记译文。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茫然不解,课堂里死气沉沉。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效率呢?针对职高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我经过几年工作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具体方法,现在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定位教学目标
   在职业学校,由于受“重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学生普遍对文化课学习不够重视,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可同时,现代企业对职工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职高学生,是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课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因此,职业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培养学生能读懂一些浅易文言文,能记住一些名句名篇,能掌握一些文言基础知识,能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能增强文言文学习兴趣。
   因此,职高语文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文言文教学在职教领域的作用,把文言文教学看作是培养职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也就是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力求让中职学生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这些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体现。现行“苏教版”职高语文教材(2005年的修订版)在“修订说明”中说:“要求语文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文素养,打好语文基础,重视文化传承,走进社会生活,强化美育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果真的把文言文教学实践为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局限于琐碎知识的积累,而更多在于学会知礼、懂道、辨是非、区善恶,学会刚毅、合作、友爱、自尊,学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教”与“学”都会激发出无穷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如果我们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好的讲解和引导也是白费的。我们要对学生有信心,不要抱怨学生的基础差、态度差,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兴趣是最要紧的。怎样才能使学生从机械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切实处于主体位置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想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前介绍,激发兴趣。“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一节高质量的新授课,课前介绍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因为它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他们的思路尽快进入到课文所讲授的内容之中,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课文《鸿门宴》篇幅很长,而文中所涉及的刘邦、项羽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因此,介绍历史人物便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点。可向学生介绍霸王别姬,项王乌江自刎等故事,从而引出课文。
   2、重视朗读。要求学生读课文,教师课前课前也必须认真朗读,把握字音、感情、语调、语速等。教师范读,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教师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它可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欣赏的水平。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熏陶,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其次,每次学新课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比着读,两人一组,看谁读的准确、流畅、感情充沛,胜者能对失败者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因为每次都这样,所以学生在学新课前不用老师提预习要求就自己先把课文读得熟熟的,这样理解起文章内容来就轻松得多。
   3、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记王忠肃公翱事》《崤之战》《鸿门宴》《屈原列传》等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做。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删情节,一般是增加情节的多,可以适当地删改人物动作和场景以适应演出的需要。课本剧的编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加入现代的东西以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突出课文主题,让学生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看、评课本剧,可以散发无穷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激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出智慧,去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从被动的、反应性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猎取者。
   三.挖掘文化内涵,继承优秀传统
   过去的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视了内容美的品位,过于注重固定化的讲授而淡化了形象美得感受。这明显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能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优秀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应是最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屈原列传》中的高洁的操守,深广的爱国主义思想,《庄暴见孟子》中的仁爱思想,《石钟山记》中的求实态度,《记王忠肃公翱事》中的不徇私情,这些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好好继承,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须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有较丰厚的学养,适当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究、领悟。
   “教师给一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虽然,在职高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课文篇目的比例不如普高的比例大,但基于职高学生本身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任务依然很重。教师应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教法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职高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2]《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中学生阅读》1996年12期 张必锟)
   [3]《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9期
   [4]王珏 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 语文教学之友,2001年第6期
  
   张光,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职高文言文教学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