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调控能力、感情理解能力、搜集整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但当前我们语文综合实践课还很不成熟,所以,我立足中职学生的现状和自我的教学体会,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性、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点,摸索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以求真正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中职语文在改革中,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现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语文教材,共四册,要求开展十六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为:第一册:1、人,诗意地栖居;2、与先哲的对话;3、走进鲁迅;4、让诗歌与青春作伴。第二册:1、我为北京奥运出点子;2、推荐我喜欢的一本书;3、我说《红楼梦》;4、走进古典诗词的殿堂。第三册:1、风格——作家人格的体现;2、语言文字辨析、品味;3、阅读——成长的阶梯;4、看戏悟人生。第四册:1、编、演情景剧;2、关于“我校同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调查与研究”;3、对联趣谈;4、写影视评论。同时,教材对每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这些活动呢?我在几年的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觉得还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挖掘语文教材资源,突出活动的语文性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与单元学习要求联系紧密,特别是在现代文单元之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单元的学习重点。并且注重与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的联系,如“与先哲对话”明显是会话练习,而“写影视评论”则要求写一份剧情说明书。这也充分体现语文实践活动以教材为依托的特点。考虑到教材面对的是中职生,他们的知识视野相对狭窄,所以,从现有的教材资源出发,就是要以学习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类资源,开展活动和教学,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例如在四册教材中,关于读书类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涉及到六次,而大多数中职生平时读书较少,开展这样的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在“与先哲的对话”活动中,我就选择了同学们熟知的孔子,以教材中《〈论语〉七则》为依据,展开了以“爱人”、“交友”、“快乐观”、“志向”等主题的会话设计,让扮演孔子的学生穿上自制的服装,行古代的礼节,与“现代”的同学探讨穿越时空的话题,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能够顺利地背诵出《论语》中的语句,而且还表达出了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学生们语言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不仅砥砺了思维,而且锻炼了快速表达的能力,将课文的阅读和口语交际有机结合。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强调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实践。
在第三册教材“语言文字辨析、品味”的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镇上寻找牌匾、标语、广告等上面写错、用错的字,并且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分析其出错的原因,使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发挥活动的创造性
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发挥创造性,实质上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过程,《走进新课程》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个现代化的操作平台上,教师可以轻松地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从而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形成了丰富多彩、体验深刻的教学氛围,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创造性。
在第三册组织“看戏悟人生”的实践活动时,利用多媒体,我与学生共同观看了话剧《茶馆》。观看结束后,与计算机老师联系,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表现自己对该话剧的观后感。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在课堂展示、交流时,学生们都激动万分。他们时而在台上侃侃而谈,时而播放背景,插入影视,颇有百家讲坛的风格。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共同商议主题,制定方案,明确分工,收集资料,主持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插上翅膀,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建立有效评价机制,注重活动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开放性,使活动过程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探究方式和途径,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因此,不应该以同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或仅仅根据学生的活动结果来进行评价。
在第一册“人,诗意地栖居”的实践活动中,我与学生一起研究、制定了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方案设计:1、感受春:活动小组利用双休日到田野、公园、草坪等感受、体会春的意境。2、捕捉春:用你最擅长的方式,如画画、舞蹈、写作、摄影等捕捉春的瞬间。3、歌颂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荐一个最佳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交流。在班干部的精心策划下,这次“走进春天”的实践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有叶贴画、摄影作品、手抄报、歌舞表演、诗歌美文欣赏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在颁奖的过程中,我边向获奖小组同学表示祝贺,边即兴为获奖作品说了一段颁奖词,颁奖的气氛相当热烈。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的特点。它不仅仅是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界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人的个体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所以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评价也要注重多元化和多样化,肯定学生的活动价值,肯定学生所获得的生活经验,通过评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成就和快乐。“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调控能力、感情理解能力、搜集整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中职语文教学要努力探索实践,真正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开拓进取,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林燕华《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中国科技信息所研究、科技文献出版社主办)2008年第8期
2、陈文旭《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运用》《文教资料》[J](南京师范大学主办)2008年第17期
黄雪娜,江苏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