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第1期 ID: 147755

[ 娄华荣 文选 ]   

日照方言塞音韵尾的类型

◇ 娄华荣

  摘 要:日照方言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本文首先对其语言影响颇深的根源社会性加以论述。针对日照方言中突出的塞音韵尾类型:口塞韵尾及演变状态进行系统阐述,塞音尾的音值带纵观日照方言塞音韵尾的上古、《广韵》、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部的音值地位类型逐一解析,方言韵部的塞音韵尾的类型作以比较研究。
  关键词:日照方言 社会性 塞音韵尾 类型
  
  一、日照方言的社会性
  日照是一座复兴于20世纪末的历史古城,而且是一个天然港口。日照地处黄河下游,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坐落在鲁东南浩瀚的太平洋的黄海之滨。西邻临沂、潍坊,北接青岛,南壤连云港,东经118°37´—119°37´,北纬36°05´—35°10´。海岸线长98.77公里。[1]日照话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北方方言地域方言片区,属于山东东潍片。从它的历史演变来看也是很特殊,一直受其它地区管辖从未独立为地市级。曾经所属楚又属齐,归属莒县、琅邪、青州(东晋青兖二州刺史或徐州刺史镇淮阴,淮阴遂为重镇)管制,淮阴是属淮安市的东部,接壤盐城市,邻近泰州和扬州市、南通市的通泰方言区,因此间接受通泰方言影响。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日照市始置县,名海曲,属徐州刺史部琅邪郡,郡置东武(今诸城)。“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六月……琅邪女子吕母亦起。初,吕母子(吕育)为县吏(游缴,掌一乡的巡察辑捕),为宰(即县官)所冤杀。母散家财,以酤酒买兵弩,阴厚贫穷少年,得数百人,随之攻破海曲县。杀其宰,以祭子墓”(《汉书·王莽传》)。[2]天凤四年吕母在海曲(今山东日照)起义,杀海曲县宰,祭奠他的儿子。历史上著名的赤眉军到甘肃、新疆等地,有的留在此地,有的是停留些年回来的,带来了西部方言的特点。远古时先人即在日照地捕鱼制盐,扬帆远航,与海外从事着简单的贸易活动。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日照即设盐官。
  西晋永嘉衰乱后,北方移民带来的方言,取代了江南宁镇地区原有的吴方言,从此宁镇一带沦为官话区。大批移民来自苏北和山东,人数估计在百万以上,超过了土著,东晋先后在建康地区设置的侨郡和侨州多达二十多个。移民中有不少是大族,如跟随晋元帝司马睿从琅琊(今山东临沂一带)来的千余家中,就有大族上百家。这些大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上,自然会超过土著。现代广西说平话的居民有二百万左右,他们是宋代平南战争是从北方来的移民。据《宋史》,宋王朝曾派狄青南征今广西一带。平定侬智高起义后,平南军在今广西驻守、屯田。这些在当地落户的军士及其家属,祖籍很可能在今山东一带。一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他们还是每隔几年派代表到山东祭祖扫墓。[3]今天的广东省“东莞”市的名字与今天日照市“东莞”镇是取的一个名字,据史料调查这是由于日照人南迁而随之带去的。
  东晋时南北朝后日照就有了佛教高僧。
  明代随着建卫设所,安东卫与石臼所开始频繁的与海外贸易活动。清康熙年间既有岚山、狄水、石臼、涛雒、冫口子、夹仓、龙王口等七个自然口岸。日照市一直怀抱于其它区域的附属地区,语言也随其政治的变迁而形成复杂的语音形式,因此具有社会性。宋哲宗赵煦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将大批的山西人迁移到了日照安家。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以达到了“海运渐开,商贾骈至”。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来日照县知县的盐城人成永建(进士),显然带来了地道的苏北盐城话。清末这些自然口岸逐渐变为当地乃至周围地区土特产的集散地和较繁荣的商港。清光绪年间商业越加繁荣,史称“江淮红粟达神京,转运都由石臼行。鲛室冰绡留楚客,鲤堂银甲拨满筝。悬灯洋货舟中市,插汉虹梁郭外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德国天主教圣言会鲁南代牧区主教安治泰到日照后街头传教,从东港的德国圣言会传入莒县大朱家庄。莒县城天主教堂建于1894年,德国神甫文安所建。天主教姑娘较多,至1944年还有21名,年龄30-50岁。人数最多达4851人。[4]
  民初时,北通青岛,南达上海的各家商号70余家,铺店百余户。三、五桅风船70余条,成为当时山东南北通达经济繁荣之一隅。[5]
  二、日照方言塞音韵尾的类型
  (一)塞音尾的音值带
  第一塞尾音素[p]类型:
  开口呼:[αp]雹 [α:p]喝马磕
  齐齿呼:[iα:p]压
  第二塞尾音素[k]类型:
  开口呼:[αk]舍砸 [α:k]渴家杀 [α˜k]安山扎
   [ə:k]撕 [eik]客塞贼 [ouk]口
   [ɔk]好 [ɔ˜k]袄 [εk]唉
   [ə˜ŋk]扔
  齐齿呼:[iαk]牙
  合口呼:[uαk]瓜 [uα:k]花 [uok]锅廓
   [uɣ:k]饿鹅棵河 [uk]谷核 [uə˜k]滚
   [uα˜ŋk]庄
  撮口呼:[yεk]学雪
  第三塞尾音素[t]类型:
  开口呼:[ə:t]没 [ət]些 [eit]嘴麦
   [ɔt]刀嘲 [out]头楼球愁九六 [ə˜ŋt]穷
  齐齿呼:[iαit]鞋 [i:t]笔 [iət]夜
   [iɔt]腰 [iα˜ŋt]央
  合口呼:[uə˜t]吞盹 [uot]脱
  撮口呼:[yət]嚼 [yə:t]药
  (二)日照方言塞音韵尾的上古、《广韵》、普通话的音值地位
  中古以来,汉语韵尾发生不同程度的简化,大体音值的发展趋势是越北越简单。官话保留了鼻音-n,-ng,吴语保留了鼻音-ng和塞音-ʔ,闽语保留了六个中古辅音韵尾以及晚晋塞音弱化产生的-ʔ,一共七个,粤语最为完整地保留了全套六个辅音韵尾,湘语、赣语、客家话等对两类韵尾都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然而日照方言居北方方言区域,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其韵尾不仅保留了鼻音-n,–m,-ng,还有入声韵尾的完整形式,日照方言是一个特殊的方言语音地带,尤其是韵尾语音现象就更有其特色,下面仅对日照方言中以四呼为标志的塞音韵尾的类型加以系统地阐述。
  1.开口呼
  ①[p]
  [αp]
  “雹”[αp]上古入声字,第四类“屋”韵部[ɔk],《广韵》“觉”,全浊阳平蒲角并母4觉江开二外转[ɔk],普通话[au],日照话[αp]。
  [α:p]
  “喝”[α:p]上古入声字,第十类“缉”韵部[əp],《广韵》“合”,全清阴平呼合晓27合咸开一内转[ɒp],普通话[ɣ],日照话[α:p]。
  “磕”[α:p ]上古入声字,第十一类“盍”韵部[ap],《广韵》“盍”,次清上声克盍溪母28盍咸开一内转[αp],普通话[ɣ],日照话[α:p]。
  “马”[α:p]上古第三类“鱼”韵部[a],《广韵》“麻”,上声莫下明母35马假开二外转[α],普通话[A],日照话[α:p]。
  ②[k]
  [αk]
  “砸”[αk]上古古入声字,第九类“月”韵部[at],《广韵》“曷”,阳平才割从母12曷开山一内转[αt]。普通话[A],日照话[αk]。
  “舍”[αk]上古第三类“鱼”韵部[a],《广韵》“麻”,上声书冶审母35马假开二外转[α],普通话[ɣ],日照话[αk]。
  [α:k]
  “家”[α:k]上古第三类“鱼”韵部[a],《广韵》“麻”,阴平古牙见母9麻假开三内转[ǐα]。普通话[ia],日照话[α:k]。
  “渴”[α:k]上古入声字,第九类“月”韵部[at],《广韵》“曷”,次清上声,中古苦曷溪母12曷山开一内转洪音[αt](外转)。普通话[ɣ],日照话[α˜k]。
  [α˜k]
  “安”[α˜k]上古第九类“元”韵部[an],《广韵》“寒”,阴平乌寒影母25寒山开一内传[αn]的阳声韵尾。普通话[an],日照话[α˜k]。
  “山”[α˜k]上古第九类“元”韵部[an],《广韵》“山”,阴平所间生母28山山开二外转[æn]。普通话[an],日照话[α˜k]。
  “扎”[α˜k]上古第九类“月”韵部[at],《广韵》“黠”,阴平侧八庄母14黠山开三内转 [at];普通话[A],日照话[α˜k]。
  [ə:k]
  “撕”[ə:k]上古第二类“支”韵部[e],《广韵》“支”,中古阴平息移心母5支止开二[ǐe]。普通话[ʅ],日照话[ə:k]。
  “客”[eik]上古入声字,第三类“铎”韵部[ak],《广韵》“陌”,次清去声苦格溪母20陌梗开二外转[ɐk],普通话[ɣ],日照话[eik]。
  “塞”[eik]上古入声字,第一类“职”韵部[ək],《广韵》“德”,全清阴平苏则心母25德曾开一内转[ək]。普通话[ə],日照话[eik]。
  “贼”[eik]上古入声字,第一类“职”韵部[ək],《广韵》“德”,全浊阳平昨则从母25德曾开一内转[ək]。普通话[ei],日照话[eik]。
  [ɔk]
  “刀”[ɔk]上古第五类“宵”韵部[o],《广韵》“豪”,中古阴平都牢端母6豪效开一内转[αu]。普通话[αu],日照话[ɔk]。
  “好”[ɔk]上古第五类“宵”韵部[o],《广韵》“豪”,上声呼皓晓母32皓效开一内转[αu]。普通话[au],日照话[ɔk]。
  “袄”[ɔ˜k]上古第五类“宵”韵部[o],《广韵》“豪”,中古上声乌皓影母2皓效开一内转[αu],普通话[αu],日照话[ɔ˜k]。
  ③[t]
  [αt]
  “杀”[α:k]上古入声字,第九类“月”韵部[at],《广韵》“黠”,全浊阴平所八疏母14黠山开二外转洪音[at]。普通话[A],日照话[α:k]。
  [ət]
  “没”[ə:t]上古入声字,第七类“物”韵部[ət],《广韵》“没”,次浊去声莫勃明母11没合臻一内转[uət]。普通话[ei],日照话[ə:t]。
  “些”[ə t]上古第九类“歌”韵部[ai],《广韵》“麻”,阴平写邪心母9麻假开三内转 [ǐα]。普通话[ie],日照话[ət]。
  [eit]
  “嘴”[eit]上古第七类“微”韵部[əi],《广韵》“微”,《中原音韵》精母8微止开三内转[ǐəi]。普通话[uei],日照话[eit]。
  “麦”[eit]上古入声字,第二类“锡”韵部[ek],《广韵》“麦”,次浊去声莫獲明母21麦梗开二外转[æk]。普通话[ai],日照话[eit]。
  [out]
  “口”[out]上古第四类“侯”韵部[ɔ],《广韵》“侯”,上声苦后溪母45厚流开一内转[əu]。普通话[ou],日照话[ouk]。
  “楼”[out]上古第四类“侯”韵部[ɔ],《广韵》“侯”,阳平落侯来母50侯流开一内转[əu]。普通话[ou],日照话[out]。
  “球”[out]上古第六类“幽”韵部[u],《广韵》“尤”,阳平巨鸠群母18尤流开三[ǐəu]。普通话[iu],日照话[out]。
  “头”[out]上古第四类“侯”韵部[ɔ],《广韵》“侯”,阳平度侯定母50侯流开一内转[əu]。普通话[ou],日照话[out]。
  “九”[out]上古第六类“幽”韵部[u],《广韵》“尤”,上声举有见母44有流开三内转[ǐəu]。普通话[iou],日照话[out]。
  “六”[out]上古入声字,第六类“觉”韵部[uk],《广韵》“屋”,次浊去声力竹来母1屋流合三内转[ǐuk],普通话[iou],日照话[out]。
  “愁”[out]上古第六类“幽”韵部[u],《广韵》“尤”,阳平士尤崇母18尤流开三内转[ǐəu]。普通话[ou],日照话[out]。
  [εt]
  “唉”[εk]上古第八类“质”韵部[et],《广韵》“屑”,阴平乌开影母16咍蟹开一内转[ɒi],普通话[ai],日照话[εk]。
  [ɔt]
  “嘲”[ɔt]上古第五类“宵”韵部[o],《广韵》“豪”,阳平陟交知母5肴效开二外转[au]。普通话[au],日照话[ɔt]。
  [ə˜ŋt]
  “扔”[ə˜ŋk]上古第一类“蒸”韵部[ə ŋ],《广韵》“蒸”,阴声如乘日16蒸曾开三内转[ǐəŋ]。普通话[ə ŋ],日照话[ə˜ŋk]。
  2.齐齿呼
  [iα:p]
  “压”[iα:p]上古入声字,第十一类“盍”韵部[ap],《广韵》“狎”,全清阴平乌甲影母32狎咸开二外转[ap],普通话[ia],日照话[iα:p]。
  ①[k]
  [iαk]
  “牙”[iαk]上古第三类“鱼”韵部[a],《广韵》“麻”,阳平五加疑母9麻开假三内转[ǐα]。普通话[ia],日照话[iαk]。
  [iɔk]
  “腰”[iɔt]上古第五类“宵”韵部[o],《广韵》“宵”,阴平于霄影4宵效开三内转[ǐεu]。普通话[iau],日照话[iɔt]。
  ②[t]
  [i:t]
  “笔”[i:t]上古入声字,第八类“质”韵部[et],《广韵》“质”,全清上声鄙密帮母5质臻开三内转细音[ǐět]。普通话[i],日照话[i:t]。
  [iαit]
  “鞋”[iαit]上古第二类“支”韵部[e],《广韵》“佳”,阳平户佳匣母13佳蟹开二外转[ai]。普通话[iε],日照话[iαit]。
  [iət]
  “夜”上古第三类“鱼”韵部[a],《广韵》“麻”,去声羊谢以母40祃假开三内转[ǐα]。普通话[iε],日照话[i ət]。
  [iα˜ŋt]
  “央”[iα˜ŋt]上古第四类“东”韵部[ɔŋ],《广韵》“江”,阴平于良影母10阳宕开三[ǐaŋ]。普通话[iαŋ],日照话[iα˜ŋ t]。
  3.合口呼
  ①[k]
  [uk]
  “谷”[uk]上古入声字,第六类“觉”韵部[uk],《广韵》“屋”,全清上声谷禄见母1屋通合一内转[uk]。普通话[u],日照话[uk]。
  “核”[uk]上古入声字,第七类“物”韵部[ət],《广韵》“没”,全浊阳平户骨匣母11没臻合一内转[uət]。普通话[u],日照话[uk]。
  [uαk]
  “瓜”[uαk]上古第九类“歌”韵部[ai],《广韵》“戈”,中古古华切见母麻韵8戈果合一内转[wα]。普通话[uA],日照话[uαk]。
  [uα:k]“花”[uα:k]上古第三类“鱼”韵部[a],《广韵》“麻”,阴平呼瓜溪母9麻假合二外转[wα]。普通话[uA],日照话[uα:k]。
  [uok]
  “锅”[uok]上古第九类“歌”韵部[ai],《广韵》“戈”,阴平古乐见母8戈果合一内转 [uα]。普通话[uo],日照话[uok]。
  “廓”[uok]上古第九类“歌”韵部[ai],《广韵》“麻”,次清去声羊谢以母40祃假合二外转[wα],普通话[uo],日照话[uok]。
  [uɣ:k]
  “饿”[uɣ:k]上古第九类“歌”韵部[ai],《广韵》“歌”,去声五个疑母38个果开一内转[α]。普通话[ɣ],日照话[uɣ:k]。
  “河”[uɣ:k]上古第九类“歌”韵部[ai],《广韵》“歌”,阳平胡歌匣母7歌果开一内转[α],普通话[ɣ],日照话[uɣ:k]。
  “鹅”[uɣ:k]上古第三类“歌”韵部[ak],《广韵》“歌”,阳平五何疑母7歌果开一内转[α]。普通话[ɣ],日照话[uɣ:k]。
  “棵”[uɣ:k]上古第九类“歌”韵部[ai],《广韵》“戈”,阴平苦乐溪母8戈果合一内转[uα]。普通话[ɣ],日照话[uɣ:k]。
  ②[t]
  [uot]
  “脱”[uot]上古入声字,第九类“月”韵部[at],《广韵》“末”,次清阴平他括透母13末山合一内转[uαt]。普通话[uo],日照话[uot]。
  [uət]
  “盹”[uə˜t]上古第七类“文”韵部[uə],《集韵》“魂”,上声都困端母26慁臻合一内转[uən]。普通话[uən],日照话[uə˜t]。
  “滚”[uə t]上古第七类“文”韵部[uə],《集韵》“魂”,上声古本见母26慁臻合一内转[uən]。普通话[un],日照话[uə˜k]。
  [uə˜t]
  “吞”[uə˜t]上古第七类“文”韵部[uə],《广韵》“痕”,阴平吐根透母24痕臻开一内转[ən]。普通话[uə],日照话[uə˜t]。
  [uαŋt]
  “庄”[uα˜ŋk]上古第三类“阳”韵部[aŋ],《广韵》“阳”,阴平侧阳庄母10阳宕合三内转[ǐwaŋ]。普通话[uαŋ],日照话[uα˜ŋk]。
  [uŋt]
  “穷”[ə˜ŋt]上古第四类“东”韵部[ɔŋ],《广韵》“东”,阳平渠弓群母1东通合一内转[uŋ]。普通话[uŋ],日照话[ə˜ŋt]。
  4.撮口呼
  ①[k]
  [yεk]
  “学”[yεk]上古入声字,第四类“屋”韵部[ɔk],《广韵》“觉”,全浊阳平胡觉匣母4觉江开二外转[ɔk]。普通话[yε],日照话[yεk]。
  “雪”[yεk]上古入声字,第九类“月”韵部[at],《广韵》“薛”,全清上声相绝心母17薛山合三内转[ǐwεt]。普通话[yε],日照话[yεk]。
  ②[t]
  [yət]
  “嚼”[yət]上古入声字,第三类“铎”韵部[ak],《广韵》“药”,全浊阳平在爵从母18药宕合三外转[ǐwak]。普通话[yə],日照话[yət]。
  [yə:t]
  “药”[yə:t]上古入声字,第六类“幽”韵部[u],《广韵》“萧”,次浊去声以灼以母34啸效开四内转[ieu]。普通话[iαu],日照话[yə:t]。
  三、日照方言塞音韵尾的类型
  (一)入声韵尾的基本类型
  1.唇音入声类[p]→[p],
  ①上古[əp]、《广韵》[ɒp]→[p],日照话[p]。例“喝”[α:p]。
  ②上古与《广韵》[ap]→[p],日照话[p],例“压”[iαp]。
  2.舌根音入声类[k]→[k]
  ①上古和中古[ək]→[k],日照话[k],例“塞”“贼”[eik];
  ②上古[ak]、《广韵》[ɐk]→[k],日照话[k],例“客”[eik];
  ③上古、《广韵》、日照话[uk]→[k],例“谷”[uk];
  ④上古[ak]、《广韵》[α]→[k],日照话[k],例“鹅”[uɣ:k];
  ⑤上古[ɔk]、《广韵》[ɔk]与日照话→[k],例“学”[yεk]。
  3.舌头音入声类[t]→[t]
  ①上古[ət]、《广韵》[uət]→[t],日照话[t],例“没”[ə:t];
  ②上古[et]、《广韵》[ǐět]→[t],日照话[t],例“笔”[i:t];
  ③上古[at]、《广韵》[uαt]→[t],日照话[t],例“脱”[uot];
  (二)入声韵尾转化入声韵尾类型
  1.舌根音演变唇音入声类[k]→[p]
  ①上古[ɔk]、《广韵》[ɔk]→[p],日照话[p],例“雹”[αp]。
  2.舌头音演变舌根音入声类[t]→[k]
  ①上古[at]、《广韵》[at]→[t],日照话[k],例“杀”[α:k],“渴”[α:k]。
  ②上古[at]、《广韵》[αt]→[t],日照话[k],例“砸”[αk];
  上古[ət]、《广韵》[uət]→[t],日照话[k],例“核”[αk]。
  ③上古[at]、《广韵》[ǐwεt]→[t],日照话[k],例“雪”[yεk]。
  ④上古[et]、《广韵》[ɒi]→[t],日照话[k],例“唉”[εk]。
  3.舌根音演变舌头音入声类[k]→[t]
  ①上古[ak]、《广韵》[ǐwak]→[t],日照话[t],例“嚼”[yət]。
  ②上古[ek]、《广韵》[æk]→[t],日照话[t],例“麦”[eit]。
  ③上古[uk]、《广韵》[ǐuk]→[t],日照话[t],例“六”[out]。
  4.入声对转[t]→(鼻化元音[˜])[k]:
  上古[at]、《广韵》[αt]→[t],日照话(鼻化元音)[k],例“扎”[α˜k]。
  (三)阳入对转韵尾类型
  1.阳入对转[p]→阳声韵尾→[k]
  ①上古[əp]→[p]、《广韵》[ǐěm],日照话[k],例[ə:k]。
  2.阳入对转阳声韵尾(鼻化元音[˜])→[k][t]
  ①上古[an]、《广韵》[αn]或[æn],日照话[k],例“安”“山”[α˜k];
  ②上古[ɔŋ]、《广韵》[ǐaŋ],日照话[k],例“央”[iα˜ŋt]。
  ③上古[əŋ]、《广韵》[ǐəŋ],日照话[k],例“扔”[ə˜ŋk]。
  ④上古[uə]、《广韵》[ə n],日照话[t],例“吞”[uə˜t];
  上古[uə]、《广韵》[uən],日照话[t],例“滚”“盹”[uə˜t]。
  ⑤上古[aŋ]与《广韵》[ǐwaŋ],日照话[k],例“庄”[uα˜ŋk]。
  ⑥上古[ɔ ŋ]与《广韵》[uŋ],日照话[t],例“穷”[ə˜ŋt]。
  (四)阴入对转韵尾类型
  1.阴入对转→(鼻化元音[˜])[k]:
  上古[o]、《广韵》[αu],日照话[k]。例“袄”[ɔ˜k];
  2.阴入对转:阴声韵尾→[p][k][t]
  阴声韵尾→[p]:上古[a]、《广韵》[α],日照话[p],例“马”[α:p];
  阴声韵尾→[k]:
  ①上古[a]、《广韵》[α],日照话[k ],例“舍”[αk];
  ②上古[e]、《广韵》[ǐe],日照话[k ],例“撕”[ə:k];
  ③上古[o]、《广韵》[αu],日照话[ k ],例“刀”“好”[ɔk];
  ④上古[a]、《广韵》[ǐα],日照话[k ],例“牙”[iαk],“家”[α:k];
  ⑤上古[ai]或[a]、《广韵》[α],日照话[k],例“瓜”[uαk],“花”[uα:k];上古[ai]、《广韵》[uα],日照话[k],例“锅”“廓”[uok],“棵”[uɣ:k ];上古[ai]、《广韵》[α],日照话[k],例“饿”“河”[uɣ:k];
  ⑥上古[ɔ]、《广韵》[əu]日照话[k],例“口”[ouk]。
  阴声韵尾→[t]:
  ①上古[əi]、《广韵》[ǐəi],日照话[t],例“嘴”[eit];
  ②上古[ɔ]或[u]、《广韵》[əu]或[ǐəu],日照话[t],例“愁”“楼”“球”“头”“九”[out];
  ③上古[o]、《广韵》[ǐεu],日照话[t],例“腰”[iɔt];
  ④上古[o]、《广韵》[au],日照话[t],例“嘲”“刀”[ɔt];
  ⑤上古[e]、《广韵》[ai],日照话[t],例“鞋”[iαit];
  ⑥上古[a]、《广韵》[ǐα],日照话[t],例“夜”[iət];
  ⑦上古[u]、《广韵》[ieu],日照话[t],例“药”[yə:t];
  ⑧上古[ai]、《广韵》[ǐα],日照话[t],例“些”[ət]。
  由此看来,日照方言受其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今天这种语音状态,尤其是塞音韵尾音值更具其特色。日照方言中口塞韵尾组合的类型,与上古时期、《广韵》和现代汉语普通话比较有其自身独特韵部音值的发展规律,而形成的突出性差异。从此透漏出其历史韵部音值的演变底层,对我们今天的普通话韵部类型和汉语语音史韵部音值的研究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1][2][4][5]娄华荣:《日照方言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第11页,第25页,第8页。
  [3]游汝杰:《汉语方言演变的文化原因》,《游汝杰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文献:
  [1]张传曾.国际音标(光盘)[Z].山东众智经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6.
  [2]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董绍克,张家芝.山东方言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4]游汝杰,平悦玲.吴方言声调实验语音[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钱乃荣.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8]钱曾怡,张树铮,罗福腾.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9]娄华荣.日照方言研究[M].香港教育出版社,2005.
  [10]娄华荣.现代汉语教学与测试理论——“国际音标”远程教学模块与解析[M].济南:山东省版权局,1996.
  [11]娄华荣.现代汉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远程教学模块与测试评估标准[M].科学研究导报,2007.
  [12]娄华荣.普通话舌尖辅音音位教学[D].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
  [13]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14]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5]王力.王力文集·第十卷汉语语音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7]顾黔.通泰方言音韵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娄华荣 山东日照广播电视大学中文远程教研室 276826)

日照方言塞音韵尾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