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离合词问题历来被看作是“现代汉语领域中长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通过词典查阅词语的释义,是帮助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是我国的学习型词典起步比较晚,在词典编纂过程中难免有瑕疵。笔者抽取两部中级水平的学习型词典中所有的离合词建成语料库,通过对比两者在收词方面的差异,尝试探讨离合词在学习型词典中的表现。
关键词:离合词 收词 学习型词典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离合词”这类特殊的语法现象就已经为许多学者所关注。例如,王力先生在1944年出版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就指出,有一类动宾组合的仂语如“告状”“打仗”“说话”之类,“整个仂语的作用只等于一个动词”[1]。到了20世纪80年代,众多学者更是开始将离合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现象加以深入研究,出现了李清华(1983)的《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与金锡谟(1984)的《合成词中的双音离合动词》两篇专门讨论离合词的论文。迄今为止,对离合词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大量的文章不仅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离合词的归属和界定问题,并且从微观的层面——离合词的内部结构,分析此语法现象的动因、配价、语用和认知等问题。离合词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理论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而离合词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投入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周上之曾在2006年就指出,长期以来,离合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个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至今为止,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点。[2]周上之的观点基本反映了离合词教学的现状。他还指出,对外汉语界对离合词的研究有着特殊的动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进行离合词的讲解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两种手段来获得相关知识,一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二是通过无声的教师——词典的释义。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是面向外族语的汉语学习者的、目的在于提高其汉语作为外语的语言能力,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3]学习词典作为学习一种语言必要的工具书也对词典的编纂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虽然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起步却较晚。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汉语学习词典出现了类型多样、文化信息丰富的良好发展局面。但是对外汉语词典的编纂往往是理论异彩纷呈,应用较薄弱,并且当今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也促使我们吸取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词典编纂中,以期其能更好地反映语言现实,使得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游刃有余。因此编纂质量较高并且符合汉语特点、能更好地指导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外向型学习词典成为了词典编纂者最高的目标。
离合词作为汉语中特殊的一类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令汉语学习者很头疼的一个问题。离合词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分别抽取了外向型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学汉语》)和《汉语教与学词典》(以下简称《教与学》)中出现的所有的离合词,以此建成语料库,对比发现,两部学习型词典虽然都面向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但是离合词的收录情况差别很大。本文基于两者在收词上的差别,对其做出进一步分析,以期了解离合词在学习型词典中的表现,同时为对学习型词典中的离合词作进一步对比研究奠定基础。这对编纂或者完善学习型词典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两部词典中离合词收录数量的对比分析
我们采用穷尽式的方法抽取了两部词典中出现的所有的离合词建成语料库。统计结果如下:
(1)《学汉语》中的离合词数量是519条,《教与学》中共有289条。两部词典共有的离合词仅有207条。
(2)《学汉语》有而《教与学》没有的离合词数量为281条。
(3)《教与学》中有而《学汉语》没有的离合词共64条(见下表1)。
表1:《教与学》有《学汉语》没有的离合词
保密 喘气 减肥 入境 违章 招工 出丑 提成
报仇 串门儿 剪彩 入迷 下岗 助兴 订婚 评奖
猜谜 存款 敬酒 上网 下海 住院 露面 合影
操心 打岔 决口 生效 想法 注意 逃税 破产
超车 当家 开工 省事 养老 走道儿 违约 翻番
吃醋 到期 开心 省心 用心 联网 造林 费力
抽空 得病 开眼 授奖 有名 遇到 分手 费事
抽样 点名 看中 谈天 调价 遇见 任职 出门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部词典尽管都面向中级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对离合词的收录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汉语》中所收的519条离合词,与《教与学》重合的仅有207条,占其所有离合词的39.88%。《教与学》所收的289条离合词,与《学汉语》重合207条,其重合率为71.63%。二者尽管都属于中型学习型词典,但通过上述对比分析,二者收词一致性并不尽如人意。
《学汉语》收词主要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乙两级字和词为基础,同时参考中国和外国的初、中级汉语教材,及口语、听力、报刊阅读等十几种教材。《教与学》主要收录汉语水平(考试)词汇等级大纲和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中的初、中级词汇,并收录了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中的常用词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作为面向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人而编纂的工具书,主要以等级大纲中的初、中级词为主。这就要求二者在收词方面即使不同,但是其差异性也要尽量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做到使具有同等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查阅不同的工具书时,面向的词汇大致相同,而不会因差异过大而出现查无此词的现象。
在收词方面,我们要立足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特点,针对汉语本身的特点,对日常生活用语做更加细致地分析,运用类型多样的语料库,采用词频统计的方法,并结合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汉语学习者口语语料的收集,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汉语初级、中级、高级词汇。在词典编纂中实践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并对其不断修正,为修订现有的外向型词典甚至编纂新的外向型词典而不懈努力。
本文只是对两部学习型词典中离合词的收词量做了浅薄的调查,两部学习型词典释义、配例、附加信息等方面出现的异同有待深入考察,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对比研究两部外向型词典离合词的情况。
注释: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第27-30页。
[2]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3]本研究中除非特别强调,学习型词典仅限于指外向型学习词典,不包括内向型学习词典。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
[2]黄建华.词典论[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4]鲁健骥,吕文华.编写单语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尝试与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6,(1).
[5]王海峰,姚敏.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J].语文研究,2010,(3).
[6]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7]郑林啸.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中的离合词注释分析——以“洗澡”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
[8]李清华.说离合词的特点与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
[9]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及对其性质的再认识[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10]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2]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4,(4).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4]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5]施光亨.汉语教与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周爱丽 烟台 山东鲁东大学文学院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