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5期 ID: 139832

[ 叶晶晶 文选 ]   

忆师生情 如沐春风

◇ 叶晶晶

   隔壁教室的学生在为老师唱生日歌。想起复读时的班主任朱希扬,我就突然湿了眼眶。这位可敬可爱的老教师,不知道有没有学生为他唱过生日歌。也许自从他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就忙得忘了自己的生日。
   想起毕业后回母校看望老师的情景:他依依不舍的把我们送到校门口,“看到你们这些孩子都离开了,我舍不得啊……”他眼里浮起一层薄薄的水雾,这位在文革中处于谷底都没有哭过的老师,他心里也有最柔软的一个部分,那就是他的学生。“老师,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是您的学生……”班长哽咽着,大家都跟着哭了。是啊,谁能忘记这位陪着我们70多个孩子一起走过复读的360多个日日夜夜的老教师呢?
   2005年,我高兴地踏进湖北省重点高中襄樊四中,看到一进门的横幅“今天我以四中为骄傲,明天四中以我为自豪”,我暗自发誓要努力学习。然而三年过后,我并没有成为四中的骄傲。
   背着父母,揣着平日积攒下来的200元钱回到小县城,自己联系学校,准备再一次冲刺高考,然而小县城里135人的大班制教学让我确实有些不适应。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襄樊四中王鸿雁老师的帮助下,我如愿以偿的转回母校免费复读。当别人提及这件事时,她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我的学生而且我知道她有实力。”
   “我们明天月考,你参加吗?”回母校第一天,一位慈祥的老人注视着我,问。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朱希扬老师了。我点点头,很坚定地回答“参加”。我想高考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会比它更可怕呢。老人微笑着点点头,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事实证明我没有让这位和蔼的老人失望,从班级第31名到12名,最后拿下第1名。当老师站在讲台上宣布考试成绩的时候,全班沸腾了。老人望着我笑了,他眼里的激动与肯定使许久以来因高考落榜而烙印在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心里的伤终于愈合了。
   复读班教师办公室就在我们教室旁边。50多岁的班主任总是这栋楼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总觉得心里酸酸的。五六十岁的人了,毕竟不再年轻,我们这些孩子熬得住,可他撑得住吗?这个年龄的老人都渴望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可他却仍旧奔走在复读教育第一线。
   他总对学生说如果你有压力了就来找我发泄吧,你觉得心里舒服了就回到教室继续上课,好好学习。记得那次因为调座位,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于爆发,我跑到他办公室大哭大闹,一边跺脚吼道“老师,我就只想和我以前同桌坐一起……”一边伸手向他要纸巾擦眼泪。他慌忙从抽屉里又拿出一卷新纸,递到我手里。我哭哭闹闹宣泄了两个小时,他依旧毫无愠色。第二天一大早我偷偷溜进办公室准备把买好的早餐放在他办公室桌上,不料却还是被他撞见。时隔多年,至今他还坚持说那是他吃得最开心的一顿早餐。
   在我家庭最困难的时期,他坚持每月从工资里拿出200元补贴我的生活。虽然后来我把钱都悉数退了回去,但对他我一直充满感激,因为他让我知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人随时准备着伸出援助之手。
   梵高曾说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一年之后,我们70多个曾经迷茫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时光飞逝,再次回到母校看望老师时却发现他已两鬓白发,如秋霜染过一般。远远地看到我们,他还是兴奋地不停地挥手,像一个父亲迎接孩子回家一般高兴。时光又在他脸上刻下了几道沟壑,唯一不变的还是他乐呵呵的笑容,他的心理年龄似乎还一直停留在18岁,停留在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甘之如饴,笑着面对。
   回忆起那段师生情,总是像如沐春风一样,从心底涌出丝丝的暖意,它给了我力量让我在濒临绝望的时候依然相信人性的真善美,并愿意为之付出。
   “祝你生日快乐!”老师,散布在中国天南海北的70多个孩子在为您唱歌,您,听到了吗?
  
   叶晶晶,华中师范大学新闻09级学生。

忆师生情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