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5期 ID: 139787

[ 兰海燕 文选 ]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想的培养

◇ 兰海燕

   古人云:“尽信书则无书,尽信人则无己!”告诉我们在读书待人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的重要课程,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当让学生的大脑成为一个知识的存储器,而应当把他们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让他们的大脑成为知识的加工厂,为他们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培养。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思想
   教育是一门培养人思想的工作,阅读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好教科书中的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在思想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成长,学会对人生、对社会的正确思考,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实际教学中,我总是把对学生的思想培养放在首位,接触一个新的文本,通过相应的资料,把学生引回到作者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先看看作者面对这样的环境是如何思考的,再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在文本所处的环境中,说出自己的思考,再对照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进行比较和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想水平。比如在教《故乡》这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时代背景,然后抓住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典型人物,比较二十年时间给他们所带来的变化,并分析促使他们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引发学生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从而比较深入地认识当时的社会。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到现实,假设闰土和杨二嫂就生活在我们现在,让学生分析二十年后他们的变化,顿时学生兴致高昂,纷纷发言,为他们罗列出多种美好的未来,通过让学生对当时社会和现时社会的分析、比较、思考,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思想。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培养学生思想的一个宝库。加强学生的阅读引导,可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思想。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思想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生活的一生,人生就是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生活是否快乐、是否成功,完全取决于自己对人生、世界和万物的看法,因此可以说,“生活是由思想决定的。”
   学生的思想基础很大程度来源于学校教育和影响,其中语文的教育和影响最为深远。语文是自然、社会、人生的一个综合体,是一切生活的一个影射,在语文教师的导引下,它一方面以艺术的方式引领学生去了解人类过去、现在的生活,并从中受到熏陶和启迪;另一方面以思想的方式引领学生去观察了解现实生活,并从中得到磨练和体悟,培养学生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受到相应的道德教化,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构成学生持续、终身发展的基础。
   同时人的体魄的刚强和思想的丰腴终得靠生活的赠予——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不是为了读书,读书却是为了生活,这句话真实地道明了读书与生活的轻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除了对学生在书本上加以思想引导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思考的兴趣,在生活上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
   三.让学生在写作中思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不仅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更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学会对现实生活的独立观察和思考,表达真实情感和思想。
   在一次以《回家的路》为题的作文中,有的学生写了回家路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的学生记述了在回家的路途中所遇到的一件感人的事,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的学生写了回家的路的变化,由过去的田间小道,变成尘土飞扬的公路,后又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通过回家的路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巨大变化。一次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思想的过程,通过作文让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对待自然、人生、社会的观点。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作文的教学和引导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要让学生的作文过程变成思想的过程。
  
   兰海燕,教师,现居湖北秭归。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想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