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5期 ID: 139785

[ 王优 文选 ]   

语文教学评价的艺术

◇ 王优

   评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承载着重要的任务,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重任。语文教学固然重要,如果缺少了相应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那么,语文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都将成为未知数。因此,必须重视和强调语文教学评价的作用,重视评价环节,讲究评价艺术。
   一.语文评价的标准要科学化
   1.语文评价要有根据
   评价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已有的水平。语文教学评价,要考虑到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要达到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学评价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还应照顾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性。此外,语文课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每一个文本都有固定的感情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紧扣文本,要尽量和文本的感情基调相协调,要使评价语言和文本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2.语文评价要适度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正面的表扬和侧面的批评。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激情。但是,过多的表扬也会滋生骄傲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捕捉课堂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予以适度评价,避免廉价的表扬。
   3.语文评价要有诱发性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具有诱发性,能给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指引和激发。在评价时,教师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运用最能激发想象的语句,这样具有诱发性的评价语言或评价标准,才能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深的认识。
   二.语文评价的形式要多元化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他们是不定性的,因此,在评价时不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定性评价,这样容易造成一棍子打死的局面,甚至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因为,评价不是终点,而是激发学生进一步认知的起点。它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或表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这一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熟悉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轨迹,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
   2.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控制应该从教师逐渐向学生过渡,并希望学生能够成为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因此,要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认知,而这种认知将指引着他以后的学习走向,是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的一种良好方式。
   三.语文评价的过程要动态化
   1.语文评价的综合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此外,语文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随着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新的学习目标不断出现,可能会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相应内容,也可能涉及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因此,使得语文评价过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活动过程。
   2.语文评价的生活化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因此,语文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在生活化的评价过程中,可以直观的再现学生发展的独特个性,也能真实、深入的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再现学生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的状况。
   四.语文教师要开展自我评价
   1.理论要更新
   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讲授知识,又不能成为“灌输”的课堂;既要注重选文的文学价值,又不能上成文学欣赏课、思想政治课。要自觉的在教学中实践理论,同时,也要自觉的用理论指引实践。
   2.内容要全面
   语文教师要对自己展开评价,这种评价,包括方方面面。既有对语文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是否得以验证的的反思与评价,又有对自己语文教学模式是否符合语文教学原则的评价;既有对语文教学宏观目标、计划等的认识,又有对微观方面自己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评价。
   3.方式要科学
   语文教师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要讲究科学的评价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明白: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
   总之,只要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艺术特性,正确把握语文教学在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艺术,语文教学评价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语文教学决策需要的信息,从而促进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提升和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王优,江苏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语文教学评价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