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5期 ID: 139805

[ 孟华 文选 ]   

入题.入格.入言

◇ 孟华

   “作文评分标准”对高分作文有“深刻”、“创新”的要求,这大概是思维灵活、积累厚实、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少部分考生应该要追求的。考场作文稳是基础,稳是大局,相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要定天下,还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写好“三入”文。
   一.入题。审题准确,立意正确,文章切合题意,体现命题意图。近年高考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给题目的材料作文)颇受青睐,2011年全国18套高考试卷中有12套是命题作文。作文题目的意旨常常就是文章的意旨,能否准确理解题意,既是对写作者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反应能力的检验,也必然会影响到作文的质量。题目的审析,实际考查的是语文阅读的综合能力,一般要对题目逐字逐词推敲,仔细辨析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正确领会整个题目的意思,准确把握题目的情感色彩、价值取向以及提示的写作思路。2007年江苏题“怀想天空”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谓语“怀想”是并列合成词式的动词,“怀”,追怀、回忆,“想”,想念、联想,“怀想”就是“怀念”、“想念”的意思;宾语“天空”是并列合成词式的名词,“天空”可以是实指的,也可以是虚指的,也可以是泛指的、比喻的、象征的。如果将“怀想”与“天空”两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审析,题意就很清楚了:“我”对“天空”、“回忆”、“想念”,内容是以心理活动方式呈现“我”难以忘怀的人事情理;写作思路也清楚了:可以由现实追忆往昔,也可以从往昔联想到现实或未来。
   命题作文题目含义有的单一、明白,依字面义立意就可以了。有些题目含义丰富、深刻,既有表层意义,也有里层义,最好依照由表及里的逻辑原理,探求出隐含意来立意。“肩膀”(2006年辽宁题),写本义的实体“肩膀”是可以的,要深刻点,那就得挖掘“肩膀”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由表及里立意,才算读懂“肩膀”的内涵。如果按“肩膀”的里层内涵确定“铁肩担道义”等类似意旨,文章就会深刻多了。2007年上海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2011年湖北题《旧书》等都是有隐含意的题目。
   命题作文题目的思想倾向一般较明显,我们可以借助事理的因果逻辑关系,将题意作为“果”,按追问“为什么”的思路往前探寻“因”来立意;也可以将题意作为“因”,按追问“怎么样”的思路往后推求“果”来立意。“拒绝平庸”(2011年江苏题),因为平庸使人没有追求,庸庸碌碌,虽有所事事,而无所作为,所以要“拒绝平庸”。——由“果”向前探寻出“因”,可以立意为:为了避免人生的庸碌无为,要“拒绝平庸”。因为“平庸”就是“平俗庸碌”,“拒绝平庸”,就是拒绝随波逐流的庸碌生活,“拒绝平庸”,就能“有创造,有发展,有上进”(考题提示语)。——由“因”往后推求出“果”,可以立意为:“拒绝平庸”,就是追求卓越,追求高尚。
   二.入格。文章的章法结构、写作方法符合所写文体的要求。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而优秀作文绝大部是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文体。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一种文体,如果按以景物描写开篇,文中突出细节描写,文中、文尾再适当运用精要的议论或抒情的“景、细、情”模式写,可能会出彩。2007年江苏的一篇高考记叙文采用这种模式得了满分:
  怀想天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
   ……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
   ……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
   ……
   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盒、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开篇对飘游着白云的天空作简要描写,对应标题中的“天空”,也为人物活动交代背景,特别是为下文写父亲烈日当空下割麦的艰辛作了必要铺垫。“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是一个父亲在烈日下、麦田里对孩子的“临考告诫”,这是语言类的细节描写,话语质朴,催人泪下。“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淡淡的外貌描写,表现出了割麦子的艰辛,刻画出了一个农民辛劳的形象。文中没有直接抒情句,而是作者将对父亲的爱及感激之情融于了具体的描叙之中,“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一个子女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是议论句,这是作为儿子看到农民父母的艰辛而发自肺腹的感慨。文中的景物、细节描写简洁传神,抒情含蓄,议论精妙,感染力强,为文章增色不少。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文,结构模式、语言笔调可以灵活变化,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不能变,尽可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多角度论证说理的写法不能变。且看2011年湖南的一篇高考作文:
  走出自我
   大树不应只看到自己的高大,而忘记落红无私的哺育。
   花儿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明艳,而忘记清晨雨露的滋养。
   大海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深邃,而忘记无数小溪的汇合。
   正如大树、花儿和大海一样,我们只有走出自我的精彩,才会有更灿烂的未来。(中心论点)
   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分论点一)……欧阳修在走出自我之后,为人们服务,而这样的人又怎会少,现在的沈诺、郑培民他们,都是不顾个人的利益得失,走出自我,给他人一份关爱。(例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最惯称,最懂得要求走出自我,为他人带去关爱。
   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分论点二)……志愿者,我们可以称他们什么?小草?无私地为大地装点着绿色;大树?为人们带去阴凉的树冠;小溪?一点一点的爱,汇成大海,让这个社会和谐!我们怎么称赞他们都不为过。因为他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喻证)
   ……
   走出自我,为自然增添一分绿意。(分论点三)……我们开荒耕田,来收获更多粮食,于是,水土流失侵蚀我们的家园;我们使用氟化氢制冷,获得更合适的温度,于是,臭氧层空洞带来紫外线的杀伤力。这让一切都成为过去吧!(例证、对比论证)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派和谐之景,这一片绿色的波浪迎面而来!源自人类走出了自我,给自然增添绿色。
   走出自我,让大树因落红的哺育更高大,让花儿因雨露滋养更明艳,让大海因小溪的汇合更深邃。走出自我,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结论)
   开篇一组排比句,取象自然,以形说理,巧妙地引出“我们只有走出自我的精彩,才会有更灿烂的未来”的中心论点;中间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从“个体走出自我——群体走出自我——人类走出自我”进行层进论证;结尾以“走出自我,让生活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收结和照应并强调中心论点。“引论—本论—结论”三个层块清楚,逻辑严密。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多角度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的正确性。此文虽行文结构灵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笔调活泼,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散文味,但文章内部的论证逻辑层次严密,论据充足,说理力度较强,文体特征鲜明,是典范的“三入”议论文。阅卷老师给了50分(湖南卷作文满分60分),为二类卷作文的最高等级文。
   三.入言。语言通顺,语意通畅,用词准确贴切,句式灵活恰当,语文味浓郁。高考作文评分将语言列为“表达”项中的重要内容。语言就像一个人的衣饰,如果你的衣服穿着不整洁,或衣服不合体,或色彩搭配不当,就会给人以不修边幅马虎邋遢的感觉。那些语言流畅、善用修辞、文笔优美的文章,能给阅卷老师以美的感受,表现力强的洗人耳目句更会给作文带来高分。“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仅使得倒伏的玉米秆呻吟吱呀,却将一个孩子的心震碎成沙”(2007上海《心雨》高分作文),多么恰当精妙的比喻,多么生动、形象富含情感的拟人;“若非如此,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何以引得后人慷慨朗读?李白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何以引得人愁绪满怀?”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以引得人气概壮阔?(2011湖北《旧书》满分作文),以古诗词语句入文,构成排比,气势宏大,震撼人心。如果说立意创新、题材求异含有冒险的成份,那么语言的求新是不会带来什么风险的,我们可以在保证语言顺畅上的基础上来点语言创新,给作文增添亮色。
   “入题、入格、入言”是二类卷作文(百分制的80~90分作文)的要求:“题意理解基本准确,角度较适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考生只要平时按此“要求”强化“三入”的训练,那么考试时氛围即使再紧张,写出“三入”文也是完全可以的。
  
   孟华,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入题.入格.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