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推荐辞: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动辙古人的现状。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时下最流行的微博这样一种文字呈现方式引进作文教学的课堂,为作文寻找源头活水,极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角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陶行知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当前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作文脱离生活,内容空洞,动辙古人,甚至瞎编乱造。何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追根溯源,一则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活动范围小,缺少机会广泛接触生活,写作时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二则不会细心观察生活,缺乏一颗感悟生活的心;三是没有形成思考的习惯,看事物流于表层,即使有了好的素材,也不能好好的发掘运用,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缺乏生动性,或是没有什么深度。
如何引导学生把写作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拓展生活视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思考生活,提高思辨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尝试把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引进作文教学,通过欣赏点评精彩微博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养成思考表达的习惯,赋作文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以此改变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状,增强作文创新能力。
一.微博与作文嫁接的具体做法
1、示范引领
通过转帖示范和教师下水示范,给学生最直观的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我们留心生活,有很多人和事都值得我们思考。
(1)转帖示范。教师多关注微博,及时下载一些热门微博,组织学生进行品读、评析。
比如“在伸出援手的瞬间,她及时地甩掉了脚上的高跟鞋,有效缓解了冲击力对女童和自己的伤害,这是一种大智之美!”
“在女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她没有丝毫犹豫,不顾危险把生的希望最大限度地留给了女童,这是一种大勇之美。”
“作为一位母亲,她‘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保护别人的孩子,这是一种大爱之美。”
这是关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几则微博,从不同角度关注了这个事件,可以启发学生对于同一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
再如“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是因为你多坚持了一会儿,多迈出了几步,多找了一条路,多拐了一个弯。”
“与其在风雨中逃避,不如在雷电中舞蹈。即使淋得透湿,也是领略生命的快意。”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这几则微博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修辞手法上都能带给学生以启发。
(2)教师下水示范。叶圣陶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在微博式作文教学的开始阶段,我每天坚持发一条微博。有关注学习,有反应班级情况的,有教学感悟的,有阅读、写作等方面。
2、学生实践
了解了丰富的生活事件,欣赏深刻的微博语言之后,鼓励学生拿起笔写微博。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1)开启“微博本”。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微博。组织学生购买统一的笔记本,用以发表微博。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有话即长,无话则短,把自己的灵感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
(2)开设“微博栏”。在教室宣传栏中设置两个栏目。第一个栏目是“优秀展示台”。在这个栏目,把评选出的精彩微博抄写在便利贴上粘贴到“优秀展示台”这个栏目中。第二个栏目是“来自身边的感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和学习,发现身边能够感动你的内容发表微博,写在便利贴上粘贴上去。
(3)由微博到作文。通过前面的训练和积累,最后达到由微博到作文的飞跃。我先提供一个材料,然后学生围绕本次写作材料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经过微博上的一番热烈讨论之后,多种思维的撞击,材料的内容也有了,主题也明晰了,这个时候八百字的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微博与作文嫁接产生的实际效果
1、极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
根据心理学原理,人对虚假的排斥是近乎本能的,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就产生不了写作的欲求,没有写作欲求,那只能是编造故事、矫揉造作。而把微博引进作文教学后,学生接触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独特的思考体验,于是便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继而这种创作的热情、表达的欲求由微博转移到了作文中,学生在完成作文时不再那样抵触、害怕,表现得非常主动。
2、增强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以前学生在谈到作文缺乏真实体验时往往会抱怨生活太单调,学习负担太重,没有时间去关注生活。而通过欣赏网络或者同学的微博,他们会发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即使每天往返于家庭、学校,只要留心观察,熟悉的事物也能挖掘出不一样的美丽,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3、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学生涉及微博这个领域后,视野打开了,关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写作的时候避免了无米下锅的尴尬。编故事的作文没有了,动辄古人的少了,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平常人的作文多了,作文更有生活气息、生命灵性了。
4、培养了学生即想即写的习惯
叶圣陶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而微博的体验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了思考和记录的习惯。学生通过微博创作,会发现精彩的东西往往是灵感的瞬间闪现,关键是要有重视并记录的习惯。学生还把这种习惯延伸到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在课外阅读时,有内容或者语言特别打动你,可以摘抄下来,进行点评,长期坚持,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肯定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
同时通过微博,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三.改进微博与作文嫁接的思考
1、存在弊端,注意引导
把微博引进作文教学也势必会带来一些弊端,如微博上的内容比较庞杂,高中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如不注意引导,难免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教育,让学生能够以客观公正的心态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时,一些网络词汇,也会对学生的规范化用语产生影响,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用得适时、适度、适量,并学会自觉地筛选网络语言。
2、条件制约,期待改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办学条件的改善,期待着有一天我们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拥有网络平台,完成微博的发表转发评论等工作,这样将更大地促进学生的热情。而且届时我们可以打破班级、学校的限制,邀请本校其他班级以及外校的师生,甚至家长参与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极大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中来提高我们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要想使语文教学取得成效,就得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正如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谈再多的写作技巧都是无意义的。把微博引进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养成思考表达的习惯,赋作文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认识水平,增强作文创新能力。
沈浙瑛,教师,现居浙江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