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伟主演的电影《跟踪孔令学》中有个很搞笑的片段:语文老师孔令学在课堂上没收了一女生手机,招致女生男友、社会青年阿祥跟踪,孔令学恐其对己不利,千方百计想要逃脱,一次慌忙之中进了一洗浴中心,与老板发生了一些误会,老板想揍他,他表明身份并当场朗诵了朱自清的《春》,随后发生了一段对话。
老板:这个老师讲得真好,本来这进屋的时候吧心里冰凉冰凉的,这老师一煽呼,什么春哪,这心里当时就热乎了。
师:不是我讲得好,主要是朱自清写得好。
老板:朱什么清?
师:朱自清
老板:哦。也是你们学校的?
师:啊……
老板:(亲热地握住老师的手)这我儿子吧一直想找个好点的家教。你要是认识朱老师的话你帮我联系联系呗。
师:(无奈的搔头)
大家想想,孔令学为何会无奈的搔头呢?
这是因为:这个洗浴中心的老板穿着皮衣,戴着名表,红光满面,却连朱自清都没听说过,可见他的内在是多么的空虚。其实文章跟人一样,一个人外表再美,衣服再漂亮,装饰再华贵,如果没有内涵的话,都一样上不了别人的法眼,可能还会闹出像洗浴中心老板一样的闹剧。同样,一篇文章不管文采多么优美,如果内容空洞,感情苍白,没有思考,都算不上是好文章。好文章必须要有内在美。
那么,文章的内在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文章的内在美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三点:1、内容充实。2、感情真挚。3、思想深邃。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兼具这三个优点,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叙事性文章重内容,比如记叙文、传记等;散文重感情或者哲思;而议论文更看重论证的说服力和思考的深刻性。但这三点又是互为补充互相完善的。内容充实是基础,因为内容充实才会让感情更细腻更真挚,让思想的深刻性有依据有体现;情感真挚的文章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作为依据;而思想深邃是提升,它建立在前两者之上。下面,我就文章内在美的三个部分展开讲解。
(一)化大为小,多用细节描写,使内容充实——以记叙文《心灵的慰藉》为例
内容充实,这是叙事性文章最基本的一项要求。那么,内容充实的标准是什么呢?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是文言文里面的实词和虚词,你说出一个实词的时候,会有联想,会有具体的所指,比如说出饭这个字,你会马上想到我们平时吃的白米饭,说出盐的时候马上想到我们平时吃的白白细细的盐,说到阳光能想到阳光明媚的时候那种暖洋洋的感觉,说出爱这个字我们会想到和爱有关的种种感觉,说出美这个字,会想到美丽的女生、美丽的衣服、美丽的鲜花等等美好的事物。总之,实词能让你有所联想有所感觉。相反,虚词就没有这样的功能了。说出“之乎者也而乃若所因则焉”的时候你想到什么具体的事物呢?
内容充实的文章就好比实词,你看了之后就能有所联想有所感觉。而内容空洞就像虚词,你看了一遍,但却什么也不记得。好了,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为什么高考改卷可以这么快,十几秒一份了,阅卷老师眼光一扫,什么内容也没有抓住,你的文章就在40分以下了。
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充实呢?方法有很多,但我在这里只讲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化大为小,多用细节描写。
大家一定要明白,事件多算不上真正的充实,反而有堆砌的嫌疑,事件叙述充分,能够让人看清真相,心里有所触动才叫真正的充实。比如放假回家亲人做饭给你吃,如果只是简单地叙述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那么只消一二百字就写完了,也没什么能让人记住的东西,那就根本谈不上内容充实了,但是如果用细节描写展开叙述,却会有非常惊人的效果,我们可以来看看这篇文章:
心灵的慰藉
阳春市第二中学 王红华
播下亲情的种子,收获心灵的慰藉。
——题记
月考成绩下来了,看着面前那一个个低得不能再低的分数,心不禁打起冷颤。眼泪掉下来,如雨滴般打在成绩单上,顿时模糊了一大片,我拿起手,想把它擦干,却不料手上也是湿淋淋的。今天就要回家拿成绩单给家长签名了,我慢吞吞地朝汽车站走去,感觉天气是如此的昏暗,坐在座位上朝四周看去,个个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只余我孤独地陷在悲伤之中。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我的心恰如听见了战场上的号角,厮杀声一片。
回到家里,弟弟开门,见了我,便立刻说:“姐,回来啦!吃早餐没有?我去煮饺子你吃!”听了这话,我冰冷的心温暖起来。“要···”,我话没说完,弟弟人已经进了厨房。“你先去看看电视吧!很快煮好的。”我走进厨房,只见弟弟熟练有序地煮饺子,不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
“哇,真香!你可以去当厨师了。”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冲弟弟说。
“姐,太夸张了!离那个地步还隔着一个天呢!”弟弟乐滋滋地说道。
“姐,你还好吧!你不要太介意成绩问题,我也一样,沮丧什么。有什么好沮丧的呢?这次为什么会考成这样,问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及时复习呢?”他有条有理地说。
我觉得很奇怪,一向调皮捣蛋的弟弟怎么今天还装起大人来了。我疑惑地摸摸他的额头:“弟,你发烧了吗?”
“你才发烧呢!我早听爸说了,你月测成绩出来了,我就知道你肯定要回来的。饺子是我昨天去买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那一刻,我的心从冰箱里走了出来,暖洋洋的。家,是如此的温暖。原来,那碗饺子是有特意性的,特意为我受伤的心灵而买的。这时,我低下头,一口一口慢慢地品尝,连碗里的汤底都吃得一滴不剩。如此美味的饺子慢慢地从嘴里流进胃中,一路是如此的畅顺,如此的温暖,温暖我冰冷的心,它久久地在我的身体中随着血液流淌着。
至今,我仍然记得那碗热腾腾的饺子,它是如此的美味、如此的温暖。每当我遇到挫折萎靡不振,受到委屈伤心难过时,我都会想起它,它使我的心不再彷徨,让我充满热情。它就像一扇透明的窗,把阳光引进来,让我看到了希望。
它不是一碗简单的饺子,它代表着亲情,是家的象征。它是我心灵的慰藉。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于细小之处见真情。一碗特意为自己准备的饺子抚平了作者受伤的心灵,从而认识到亲情是自己心灵的慰藉,一生的慰藉。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姐弟之间浓浓的亲情。
这种“化大为小,多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在让内容变得充实的同时,也让感情得到了真挚的体现。所以很多时候,内容充实是感情真挚的基础和条件。
(二)善用心理描写,使感情真挚动人——以散文《到底,是青春挥霍了年华》为例
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散”,很多同学以为既然是散文,那就想到什么写什么,随便写一通也没什么关系,这个就大错特错了,散文如果漫无目的,虚无缥缈,也算不上是好散文。
我们来看一篇发表在《疯狂作文·高中版》2011年12月号上的文章《到底,是青春挥霍了年华》,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现在我班上的黎秀锋同学,他的这篇文章展现了高中生的心理困境,读来十分真挚感人。
言归正传,散文怎样做到情感真挚呢呢?既然是情感方面的,那么我们应当多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心理描写的方法展开来讲有如下这些:
1、直接抒情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标志是“痛苦”、“开心”、“郁闷”等等表示心理感受的词语。由于感受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所以在直接抒情时,为了让感受更形象生动,常常会用到比喻手法。
我不断地权衡得失,忘了时间的无情,青春从我的身体上脱落时的疼痛,让我醒悟我对年华的挥霍。
这里,把青春喻为一种像金蝉脱壳一样能够剥落的东西,而这种剥落伴随着疼痛。把作者内心因为浪费时间一无所成的伤感展现出来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如果要描述我很痛苦,我们可以这样写: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立刻传遍了全身,似有千万只蚂蚁在撕咬着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所过之处,遍体鳞伤。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加上比喻是否生动了很多呢?
2、幻觉展现法和梦境描绘法。幻觉展现法跟梦境描绘法比较相似,都属于虚构情景。不同的是梦境展现法是描写梦中的情景,通常会用到诸如“我梦见”、“梦里”之类的词语。而幻觉描写法是描写幻觉中的情景,常常会直接用动词来表示,例如“我听见”、“我看见”、“我仿佛”“我似乎”、“我好像”之类的词语。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看到自己形单影只地在操场上游荡,看到自己在朋友面前装疯卖傻,一脸茫然地对着课本,看到老妈无奈、担忧的目光,看到抽着烟的一脸愤怒的老爸……
这里是很典型的幻觉展现法,明明躺在床上,却看到一些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这种幻觉很好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譬如我们要表达自己特别想回家的心情,可以这样写:我仿佛看到妈妈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鱼汤,十分温和地对我说:儿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妈妈给你做了鲜鱼汤,趁热尝尝。这种表达比“我真的好想好想妈妈”生动得多。
3、心灵独白法。这种心理描写的特征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的过程。
看到文章第三部分第二段:
很多事情,没做到就是没做到,没有必要解释,但很多时候,想和做是分离的,所以我解释了。解释是掩饰罪恶感的借口,回过头来一想,发现有很多开头和结尾出现在我已有的生命之中。
在此段落中,想和做,解释与不解释的矛盾将作者内心的纠结展现得淋漓尽致。
4、环境烘托法。描写自己的心灵感受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做环境烘托法。就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来烘托自己的心情。例如文中第一部分:
下笔写这篇文章的那个下午,窗外下着雨。雨很密,像是从天边悬下的帘幕,遮蔽了十米外的世界。
细细密密的雨遮住了外面的世界,好像把作者锁在了一个牢笼里,很好地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压抑和痛苦。
一篇好的散文,尤其是抒情性的散文,少不了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所以,同学们要多去运用,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三)做生活的思想者,让自己的文章具有深刻性——以小悦悦事件的思考和分析为例
如果要让自己的文章深刻,在写作时,就必须要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去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这样,就能离“深刻”更近一步了。
当然,我们作为高中生,这一点比较难以做到,所以在这里,我只简单地讲讲。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方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事件的中心焦点应该在哪里?你能看出什么?
明确:一个小女孩死了——生命的消逝——为什么消逝——人情冷漠造成——不是一个人的冷漠,而是整个社会的冷漠——怎样对待这些冷漠——拒绝冷漠——同情和良心——要有制度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的思维方法是: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小及大、由浅入深。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深刻了,所以,如果要做到思想深刻,就必须多去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造成的,这样的情况多吗?怎样去处理这样的情况呢?怎么去面对呢?有什么办法去解决呢?
如果我们能在文章中展现出这些追问的过程,表达追问的结果,我们的文章自然就深刻了。
纵观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文章要深刻,请关注困境。比如2008年上海市唯一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将自己的视觉放在了身处上海这个繁华都市的农民工的生活困境上,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其中一篇满分作文写自己的同桌因为来自安徽,不得不回安徽老家参加高考的社会问题写出来了,将视点放在了农民工子弟参加高考的尴尬处境上。
所以,如果我们要让自己的文章更深刻,就要多注意下面这些近年来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词是:弱势群体、留守问题少年、农民工、乞讨者、矿难事件中的受害者、食品安全问题、交通事故、大学生自杀。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泛泛而谈简单叙述,要像思考小悦悦事件一样“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将思考的经过和结果加以艺术化的展现,如此,方能让文章思想更深邃。
当然,要提高作文水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我们应该在文章的内在美上多下点功夫,让自己的文章更有内涵。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深刻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余慧敏,教师,现居广东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