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是教师在课堂上,在特定的场合以及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以规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面对特定年龄的学生而使用的语言。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情感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熔铸着教师的思想和情感,能表现丰富或比较丰富的审美因素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动优美的语句启迪学生,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里获得赏心悦目、怡情养性或惊心动魄、振奋激荡的审美享受。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语言的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形象美。“美是形象,美只能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见出。”语文教学中汇集着各种美的形态,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具体的、感性的、活生生的美的形象。教师从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美出发,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述各种情境,栩栩如生地描绘各种人物,形神兼备地再现生活,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诱发他们进行艺术鉴赏的再现与再创造,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历其事,直观地感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理性地把握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情感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美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缺乏情感的语言绝不能引起学生的愉悦享受。语文教学主要以形象和情感见长。教学活动也就始终伴随着情感因素,因为:其一,教师总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进行教学,其情感的起伏、强弱、隐显等都渗透于教学语言中。在教学语言的深层结构中体现着教师的热情、真诚、善良,更表露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体贴、尊重爱护以及鼓励与激励。其二,教学内容也富含情感因素,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倾注着作家强烈的主观感情;作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也有动人的情怀。其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非常活跃,能随着教师的言语和教学内容而呈曲线波动。因此,教师要让教学语言负载着最大限度的感情信息,以创造宜人的便于学生感受的语言环境和情感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美。声音有着唤起我们审美快感的魅力。教学语言的音乐美,主要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声音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所形成的节奏美、音色美、声调美。美的语言能给学生纯听觉的审美感知。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变化以及师生情感的需要而形成鲜明的音乐节奏:语言的速度、声调、结构、蕴含的情感等因素交替作用,相互联系;声调节奏的起与伏、快与慢、断与续、疏与密、抑与扬、顿与挫等谐和协调变化;词语句子的声、韵、调等组合构成双声、叠韵、平仄、重音,形成了优美的旋律。学生感受到这强弱和谐、自然流畅的教学语言,自然感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他们由于得到美的享受而乐于学习。
美的教学语言能准确传神地表现教学内容所蕴含的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是打开学生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做才能具有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自我锻炼。
1.教师应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教师担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准则的任务,他是学生最直观可感的榜样,他对学科、学习以及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而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言为心声”,教学语言折射着教师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教师的修养水平。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热爱语文课,热爱汉语,热爱学生,对教育抱着最大的热忱,并在教学语言中体现出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原则,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切和关怀,受到鼓励。其次,教师应精通他所使用的语言,注意锤炼教学语言,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掌握超过一般人的词汇量,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直观言语,做到讲解清晰准确,条理分明,提问或回答明确而不含糊,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获得知识,并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再创造。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经常保持积极饱满的情绪,神态安详,思维敏捷,对事物的评价中肯,合乎逻辑,合乎道德规范;讲课时语句要流利清晰,语调和谐亲切,音量适中,言语流畅。总之,教学语言或生动活泼,或含蓄幽默,或慷慨激昂,或平实质朴,灵活多变,爱憎分明,体现着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2.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流畅,富于启发性
准确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语文教师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决不允许他有科学性、知识性以及思想性的语言错误。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隐晦,讲述含糊,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则会导致学生产生误会或错误地接受信息,这必将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要使教学语言准确、精辟、富有文采,教师对教学内容必须深入领会,融会贯通,能运用通俗易懂的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清每个问题,每点知识,切忌模棱两可。教师还要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教学语言,如当学生课堂上答非所问或回答含混不清时,教师要能用十分精确的富于启发性的语言点出问题的本质。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真正达到心有灵犀,毫无隔膜,并使课堂充满和谐的审美气氛。
中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奇异的刺激、周边的事物对他们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因而教学语言要有新鲜感,要有启发性,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一句话,就是要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从课文的原意和学生现有语文能力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使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新颖,有美感。例如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散文,可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口:或披情入文,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渲染情景;或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逗引学生的兴趣;或出示图象辅以直观语言,启发感知……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教学语言,懂得适时适地适人适情而变,如能够用一句话说清问题的绝不用两句话,熟用的词语可作不同寻常的变化,以缩短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切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体验背景,反映他们的心声。这样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使课堂富有美感。
3.善于发掘教材中美的语言因素,使教学过程充满美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其所表现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都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文学作品,那些生动的比喻、恰切的比拟、形象的描摹、精巧的构思……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审美观照。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课文中的美为前提,用充满情感的文学语言再现文章,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深入分析作品的形象美,领悟作品的意境美,赏析作品的语言美,引导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悟、理解、鉴赏,直接感受美,得到怡情怡性的审美享受,并达到再现美创造美的目的。
4.积极塑造美的声音形象,形成独特而富有成效的语言风格
当今时代,什么都讲究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教师要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修养、音色特性等条件,自觉进行语言锤炼,提高语言修养。首先,教师从气息控制到音量把握,从语音辨识到词汇积累,从语调变化到节奏处理,从语速调整到修辞运用,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而灵活运用,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如在声音形象方面,有的教师的声音高亢响亮,如惊涛澎湃,浑厚雄壮;有的教师的声音清脆悦耳,如银瓶乍迸,清新喜人;有的淡雅柔美,如潺潺流水,娓娓动听……无论声音特点如何,教师都要凭借适当响亮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整散结合的句式,通过感情去打动人,使美从教师口中流出。也就是说,教师要时刻注意声音的宜人性。其次,教学语言是千变万化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无时不在变,因而教学语言的风格也多种多样。那种宣读教案的僵硬做法最不惹人喜爱。教学中,教师先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把握,对学生的能力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设计教学语言,设计各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将自己对知识的领会借助文学性的语言渗透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语言就有了教师自己的个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教学语言言简意赅,语音铿锵,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重点、难点;有的表述详尽,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阐释问题;有的雍容文雅,情趣脱俗,栩栩如生地描绘景象……无论那一种语言风格,都要讲究表达技巧,善用修辞,并且始终以良好教学效果为前提。总之,教师要努力塑造自己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在美的语言氛围中汲取知识,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的语言美是语言的内容美和形式美、逻辑美与文学美的完美结合,其基本要求是教师吐字清晰,声调和谐。教学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讲述分析课文,无论是描摹说明,还是讲解评价,教师必须使教学语言蕴含着美的因素。既要条理分明、合乎逻辑,又要富有文采、生动活泼,做到声情并茂,以美的形式感染学生。教师让学生始终处于愉悦轻松的美的语言氛围中,语文教学也将成为立体的美化育人过程。
蔡栋,教师,现居广东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