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4期 ID: 139082

[ 唐金龙 文选 ]   

不着急

◇ 唐金龙

  
  不着急
  
  有位叫贺库塞的日本画家,他的作品很受皇族的喜爱。有一天,一位贵族请他给自己一只珍贵的鸟作画。贺库塞答应了,要求他把鸟留下来,并请他过一个星期再来。
  贵族很想念他那可爱的小鸟。一个星期之后,迫不及待地来到画室,要取回他的宠物和他的画。可当贵族去的时候,画家要求再延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延长到两个月,接着,变成了六个月。
  一年之后,贵族气冲冲地冲进贺库塞的画室。他拒绝再继续等下去,要求立刻取回他的鸟和画。贺库塞向贵族鞠躬之后,便转向他作画的桌子,拿起一支画笔和一大张宣纸,当场挥毫。几分钟之内,他就麻利地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鸟。贵族看得目瞪口呆,但他立刻就生气了,责怪画家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画好,万万不该让他等了一年。
  贺库塞什么也没说便领着贵族走进一个房间。在那儿,四面墙壁上贴满了同一只鸟的画。然而那位贵族没有看到一张能与最后的那幅相提并论的。
  这最后一张成功的鸟画,让我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不着急。
  贺库塞本也可以在一个星期内画好那张鸟画的,因为他是名家也深受皇族的喜爱,自然不会受到责备的。只是那样的话,彼鸟画就非此鸟画了。而贺库塞在一年之中做了些什么呢?
  他仔细观察那只小鸟,画了无数张画稿,还将各类画稿贴在墙上反复琢磨推敲,最后才胸有成竹地画出了最为成功的一张。
  贺库塞所追求的境界,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很大的。
  我们的教育也同样需要“不着急”的心态。毕竟培养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在学校的生活相对于他的一生还是短暂的,作为成功的人生呈现,其高潮不在学校而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那么,在校园内我们要求学生的就不能仅是学习成绩,不能只在乎学生一时的表现如何,而要将着眼点放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上。
  要尽可能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因为在他们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决定他们成功与否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有没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特征一般表现为好奇、思维灵活、独立行事、喜欢提问、善于探索等。在一定程度上讲,创新人才=创新性思维+创新性人格。因此,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新性思维,而且要关注创新性人格的培养。不能简单地讲创新思维天赋,重要的是看后天培养的结果。不要仅把创新局限于智育,还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而在当下教育环境里,学生个性被统一在规定的框架之内,还不能任凭其个性特征充分张扬。学校、老师,还有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整个社会,都太“着急”,至于学生最成功的时刻在未来,统统等不及了。于是,只能根据考试的分数来判定他们是否成功了。最近各高校举行的自主招生考试,还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优秀学生上北大,说白了都是掐尖式的。而所掐的所谓尖子,不外乎还是在学校大排名中考试成绩位次在前面的学生。
  贺库塞所追求的境界,我们的教育一时还做不到,毕竟社会的主流意识决定着人们的行为特征。我们的社会过于认可立竿见影的所谓成绩了,不能立足于长远来做眼下的事情。而这“着急”之中,所有功利性的理论与实践都纷纷冲锋在前。
  突然想到“旭日阳刚”组合。两个男人似乎一夜成名,但他们先前生活的艰辛、对音乐的热爱都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他们在等待,在地下通道唱着,在简陋的出租屋里等待着,回到家乡又折回北京,他们相信属于自己的成功就在“春天里”。
  《春天里》是首老歌,因为“旭日阳刚”的翻唱而红透四方,因为歌中所表达的内涵被两个在社会最底层顽强打拼的男人唱穿了,所有的沧桑、辛酸、挣扎、求索、憧憬都融入那歌声之中了。
  “旭日阳刚”有生活积淀,他们自身行为的本身就诠释了歌曲的所有要素,他们是在唱自己的现实之歌、希望之歌。当他们在“等待”中华丽转身成为明星的时候,我们不要奇怪。在羡慕他们成功的时刻,还要反思一点,那就是:不着急。
  不着急,一步步走自己的路,属于你的成功终将会来到!

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