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4期 ID: 139085

[ 丁卫军 文选 ]   

我需要读书

◇ 丁卫军

  到我这个年龄,越是沉入课堂,越是感觉自己的浅陋。尽管面对着的还是初中学段的孩子,还是教了多遍的文本。越是不想重复,就越逼着自己读书,寻找新的突破。只有读书,只有不断填补自己先天的不足,才可能从容面对每一堂课,面对我的孩子们,面对我的每一天。
  开学的这几日,完成几篇约稿后,心再一次沉静下来,沉在书中了。
  不断地有师长、朋友向我推荐好书。忙着买书,成为我这几日的重要事情,尽管书橱中有那么多的书,还只读了一遍,有的只读了一半。开出长长的单子,委托朋友在网上买,有的还得直接从出版社服务部邮购。一张张红票子飞走了,痛并快乐着。
  我读书,一类是专业快餐——教育的、语文的杂志。综合类的如《人民教育》《教师月刊》,语文类的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语文教与学》。“书非借不能读也”,可我还是以为“自有自方便”,自己订阅,省得去图书室之劳,摆在案前床头,随时可以翻阅。与此同类的,就是教育网站、同人博客了。每天必阅,快哉,幸甚!我读书,一类是语文专著。最近读的是《王尚文语文教育论集》和《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有两本书,我一直放在手头,一是《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一是潘新和先生的《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
  我以为潘先生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咀嚼:语文教育和其他学科领域一样,没有对这个学科基本的了解,没有踏踏实实的学问,就没有发言权。你没读过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大师的作品,就等于褫夺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发言权。我读钱理群、孙绍振、徐江、王荣生,读余映潮、黄厚江、程少堂、程翔、韩军、袁源……从这里汲取营养,温润我的课堂。
  我读书,一类是补底子的。郭志明先生反复和我说,要做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读一些哲学、美学理论。我觉得此言甚是。这半年多来,我一直在有意识地阅读哲学经典和美学经典,尽管很多是囫囵吞枣,半懂不懂,甚至有时完全不懂,可是坚持着,慢慢的,一遍遍的,也许会懂起来。我读古典诗词鉴赏辞书,我读《论语》《易经》,我读孙绍振的《名作细读》,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读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读《中国叙事学》《文章学》……这些都在不断地填补我先天的缺失。
  ……
  在每一天的教书生活中,在每一天的读书生活中,在每一天的写作生活中,我真的需要读书!

我需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