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老师在写给霍懋征老师的信中,这样提到他的学生:
我们班的这个学生叫大亮(恕我不报他的真名),是个全校有名的“闹将”。四年级第一学期校长调我当他们的班主任,说我是男的,又有教学经验,只有我能“治住”大亮,能“挽救”这个班。我满怀信心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可是万没想到,第一天上课,他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课刚讲到一半,大亮突然叫道:“我的大熊猫呢?”全班同学顿时大笑起来。半天,我才从同学们的眼神和表情中醒悟过来,原来这小东西是在拿我的圆脸和黑边眼镜搞恶作剧呢。
他在课堂上的表现简直像在做即兴表演。教学中出现了狗,他就“汪汪”,出现了猫,他就“喵喵”。讲到“桥”,他就嚷:乔老爷上轿喽!讲到“河”,他就大叫:何仙姑拜寿了⋯⋯ 至于课下跟同学们蛮不讲理的事,那就更不必提了,反正是淘气的孩子能有的行为他几乎占全了⋯⋯ 您说,对于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霍老师在回信中这样写道:
首先,我们当老师的不要怕学生淘气,不要怕学生不听话、不守纪律。淘气的学生你们学校有,我们学校也有;中国的学校有,外国的学校也有。不同的家庭教养,不同的生活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老师也可以造就不同的学生。倘若学生都是唯教师之命是从,都是一样的“驯服”“顺从”,那我们还要什么家规、校规,乃至国法呢!俗话说:“七岁八岁讨人嫌。”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说他明白,他还糊涂,说他糊涂吧,他又很会挑剔的阶段,甚至还想拿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改造环境,改变别人呢。他们的行为之所以常令家长和老师生气,就是因为他们不成熟的小脑袋的想法与大人们的想法发生着矛盾和冲突的缘故。人的行为都是受大脑支配的,孩子们对与错的举动也都是受大脑支配的,所以对他们的行为必须进行分析。他们也有是非观,他们也会判断,甚至反抗。看你们的大亮不像个糊涂的淘气包,倒像个心中有数的“聪明淘”“诚心淘”。校长调你当他们的班主任,同学们知道,大亮更知道你来是“治”他们班的,你还是来“治”他的。这就自然会使他产生对抗心理,要跟你对着干,恶作剧,看你这个班主任能把他怎么样。另外,你对大亮又先入为主,是抱定“治”他的想法走进这个班的,这不就成了针尖对麦芒了吗?这是不利于工作的。所以我倒觉得你应该静下来,放弃“治”的念头,去关心他,去真诚地爱他,去了解他的家庭,了解他的朋友,争取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做他的朋友。更要去发现他的优点,并引导他发扬优点,而不必“筑堤建坝”去“堵”他的缺点。那样做反倒会“决口”,会“爆炸”的。你的大亮是不会没有优点的。比如,他学猫叫、学狗叫,这说明他有模仿的本领,他还知道“乔老爷”“何仙姑”,可见他并不无知,或许还有爱看书的特点。你何不引导一下试试呢?
至于“不可救药”这四个字,那是不该出自教师之口的。老师对于他的学生是永远不能下“不可救药”的断语的。学生进学校是来求学的后生晚辈,我们只有教育的任务而没有“摈弃”的权利。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是“仅此一个”。如果你放弃一个大亮,就全班而言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千百分之一,但是对于家庭,你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如果你自己有这样一个孩子,舍得放弃吗?孺子都是可教的,“不可救药”的孩子是没有的。
老师的任务是教,教的基础是爱。再淘气的学生也有他可爱的地方,只要你在大亮身上找到了爱的亮点,就会找到转变他的契机了。试一试吧,你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