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编辑:
您好!
贵刊2010年第10期刊登的《知错就改的语文老师》(73页)一文中,第五段说老师教《丑小鸭》时把“嫉妒”的“嫉”读成第一声,学生请出“词典大伯”纠正老师的错误,举手告诉老师这个字读第四声,老师也诚恳地道了歉。用这个事例说明老师“知错就改”的好品质没有错,但学生把这个字读成第四声也错了,此“嫉”字应该读第二声。可是在现实口语中,人们多把它读成第四声,可能是习惯使小作者也将它读成第四声。用错误纠正错误得到的还是错误,如同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还是谎言一样。还有文中的老师的确是个好老师,但在读“嫉妒”这个词上,却失却了他的谨慎。仅提出一点小的建议,望斟酌。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王凤
(王凤老师很细心,也很认真、很热心。我们在编发稿件时疏忽了这一点,谢谢王凤老师给我们指出。我们今后会更加谨慎。——编者)
《语文建设》编辑部:
您好!
今天我收到了来自您的杂志,我看到了自己的文章《三个孩子一台戏》。非常感谢您给予我的肯定与支持。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已经对发表文章有些鄙视,太多的功利与世俗让人总感觉美丽的文字已然被铜臭熏染了。
而此刻,我想到了我曾经的写作梦、我曾经的自信与坚持,我想翻开自己的随笔与思考记录,向您敞开,我要把它们变成铅的文字,使它们更有生命力!再次感谢,来自您的这份认可激活了我的希冀!只要您在,我就会写下去;只要您在,我就会追寻下去;只要您在,我就会在路上!再次感谢!!!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商城路小学 贾凤杰
(感谢贾凤杰老师对我们的信任和厚爱。虽然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们一直很努力。每个编辑都是真心喜爱、欢迎好文章的,欢迎朋友们给我们投稿。我们每个栏目都有相应的电子信箱,这些信息登在目录页上。朋友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自己的稿件适合哪个栏目,然后投到相应的信箱里,这样有利于您的稿件的尽快处理。请在稿件的末尾写清您的地址、邮编、电子信箱、电话等信息。如果我们采用您的稿件,我们一定会跟您联系。但由于时间紧张、人手有限,如果不采用,我们不一定跟您联系,恳请朋友们谅解。如果过了三个月我们还没有通知您要用您的稿件,您有权投给其他报刊。——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