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以来,教育部、国家语委开始举办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中华诵”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诵·2010经典诵读大赛”已经是第四届。“中华诵·2010经典诵读大赛”于2010年8月正式启动,至2011年1月17日落下帷幕,历时近6个月,得到了各地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学校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网友的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获得圆满成功。本次大赛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参与面广,关注度高
本次大赛分为大学生组、教师组、综合组、集体诵读组四个组别。2010年8月至10月,有25个省(区、市)赛区、2个网络赛区(中国教育在线赛区、新浪网赛区)组织开展了选拔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550余万人参加了各级选拔赛。其中包括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留学生、教师、公务员,以及热爱经典诵读的各界群众和外国友人。
2010年11月3日至30日,由各赛区选送的244个选手及集体的视频参与全国网络预赛。在为期1个月的网络预赛投票中,有近333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了选手视频,有效投票达7,447,147票次。
经过选拔赛、网络预赛的层层选拔,大学生组、教师组和综合组的网络预赛综合成绩前6名选手,于2011年1月17日在北京进行了“中华诵·2010经典诵读大赛”总决赛的现场比赛。通过规定篇目诵读、语言文化综合素质考核、自选篇目诵读及规定主题即兴说话等4个环节的角逐和淘汰,最终由上海选送的赵梦然、吴笑,山东选送的杨复分获三个组的特等奖;由教育在线选送的吴倩芸、广西选送的卢珊、教育在线选送的王东分获三个组的一等奖;其他12名选手获得各组二等奖。
大赛自启动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网络不规范投票现象较为严重,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这次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高度关注。各界媒体也对大赛给予了积极报道,《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报》、中国教育在线、新浪网、财界网等媒体对本次大赛进行了集中报道。财界网网络直播了比赛全过程;中国教育在线对本次大赛进行了全程关注,对总决赛进行了全程记录;中国教育电视台对大赛总决赛进行了全程录制,比赛录像剪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
二、影响力大,意义深远
经过4年的努力,“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和“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无疑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成为许多普通老百姓贡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和纽带。诵读大赛让无数的普通群众尤其是青少年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中华经典文化,展示风采、交流学习、提升素质,自觉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志愿者和实践者,也吸引了众多爱好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参与,他们通过参加比赛,进一步增加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上海赛区选手沙拉·伊马斯女士是来自以色列的犹太人,因为热爱中国文化,她参加了比赛,获得了综合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安徽赛区选手陈强是阜阳市颍州区编办主任,是一名基层公务员领导干部。他从19岁就热爱上了朗诵艺术。在谈到本次大赛的时候,他说:“这个大赛让我想到了杜甫的一句诗—‘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大赛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活动,希望能够不断地进行下去,让更多的人诵读中华经典,了解中华文化。”
选手们一致认为,诵读大赛对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更需要文化的支撑和推动,经典诵读大赛让大家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丝清静,通过诵读经典、诵读美文,大家体会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有选手说,在知识考核的环节明显感到自己没有“文化”,回去后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积累,要通过诵读经典增加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修养和能力。
通过参与比赛,教师组的选手们都普遍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教师,他们的亲身参与,带动了经典诵读走入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诵读中华经典,了解中华文化。他们表示今天是中华诵的参与者,明天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他们就是中华诵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会带动更多的群众尤其是学生加入到诵读经典的队伍中来。
三、有所创新,不断提高
网络选拔赛区的启动,改变了以往只由地方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组织选拔、推荐选手的格局,给广大普通群众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参与机会和平台,并大大提高了社会对比赛的关注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创新的选拔方式也得到了所有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网络使“中华诵”赛事更加贴近生活,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这一载体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联系。网络选送的选手不仅得到了网民的支持和认可,同样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中国教育在线选送的各组选手均有进入总决赛的,大学生组的吴倩芸和综合组的王东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教育在线选送的来自张家港市的高晖老师获得二等奖,她说:“对作为老师的我来说,人生受益最大的就是遇到很多好的老师,感谢教育在线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
赛后,语用司召开了由本届决赛选手、领队及往届选手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大家畅谈了对经典诵读活动的认识、参赛感受及对大赛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就今后如何继续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所有参赛选手和领队都对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举办这样的比赛表示由衷的感谢。大家一致认为,诵读大赛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为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大家积极出谋划策,例如,有的选手希望能够有更多专业的人士加入到中华诵大赛中来,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进行切磋交流,这样更加有利于参赛选手的进步;有的建议通过增加规定经典诵读篇目等方式,让选手了解更多的中华经典文化;有的建议进一步扩大宣传和影响力,不仅要在学校中推广,还要在公务员中推广,通过诵读经典,提高公务员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还有人建议教育部、国家语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经典诵读,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从心底里热爱中华经典,才能带动学生学习中华经典,了解中华经典。选手们还希望能够组织优秀的朗诵选手进行巡回演讲,到地方去,将经典篇目朗诵出来,通过选手的展示,进一步扩大“中华诵”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