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4期 ID: 139072

[ 屠立勇 文选 ]   

一份特殊的作业:冬天的怀念

◇ 屠立勇

  2010年12月31日注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史铁生走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我的心是沉甸甸的,总感觉有一种痛。又一位生命的歌者离我们远去,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应该做点什么。而且这个学期我和我的学生刚研读过他的《我与地坛》,学生对这样一位于苦难中顽强生存的作家非常敬佩,深深为他的精神所折服。于是,在讲授《金岳霖先生》一课快结束时,我说:“2005年,为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10周年,清华大学学生王昊专门创作了一首歌曲《纤纤手》。现在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今天凌晨3时46分,我们敬爱着的著名作家史铁生永远离我们而去了。”顿时课堂上一片静寂。我又充满深情地说:“我们能不能在班级后墙上布置一个‘怀念铁生’的园地,写几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哀思呢?”课后,学生在班级后墙上布置了一个怀念史铁生的园地,大家送上了自己的一份怀念,很真诚。这里我选取其中的一些附录如下:
  沈东:铁生走了,在2010的年末,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留下的并不是悲伤,而是他灿烂的笑容。他虽然有残疾,曾经颓废过,但地坛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默默陪伴着他,他从阴影中走出来,并且他找到了生命的方向,写作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的尽头,其实他并没死,他活在《我与地坛》中,活在我心中……李佳楠:唉……史铁生走了。不过,我们不必悲伤,因为他走得安然、坦荡。
  沈丽:读《我与地坛》认识了史铁生,我由落寞转向开朗,习惯了遇到挫折就读一读“地坛”,想一想史铁生。他走了,但带不走他的乐观。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与厚度。
  华莹:敬爱的史铁生走了。《我与地坛》曾感动了无数人,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教会了我应如何面对挫折。他是不幸的,但他也是最勇敢、最乐观的。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陈佳楠:灵魂的塑造者走了,为活着的人留下的是丰厚的精神食粮。在崇尚物质的社会中,庆幸的是还存在着一缕暖人的阳光。
  张烨:史铁生走了,带着对地坛的回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留恋,静静地离开了。也许他又是高兴的,因为他终于可以与母亲说一句:对不起。哎……一路走好吧。
  王路瑶:史铁生是一位历尽沧桑却依旧笑看人生的作家。他轻轻地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仅留给我们绵绵的思念和无尽的沉思。
  毛泽萍:您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如今,2010的最后一天,您带着豁达的微笑离开了,许多人却因为这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落泪了。庆幸的是,您在很多年前便了解生的意义。那么,我相信,当您离开的时候,脸上一定是微笑的。为您哭泣,只是因为您值得我铭记一生。
  沈丹妮:生命不在于高贵和卑微,最卑微的生命也是生命,最艰难的生活也是生活。您用一生告诉我这样的道理。永恒的地坛,思想的铁生,我怀念您。
  每一次教学《我与地坛》,心底总会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那恬静、朴实的语言总会触动我内心最柔软之处。史铁生从凄凉中看到美好,看到人性的丰富,在苦难中崛起,这是一个强者的选择。他对生命的叩问,是留给我们这个世界最好的财富,我们正依赖这样的作家支撑着灵魂。他的安详与真诚,在当下这样喧嚣的社会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想念地坛,想念铁生,一直到永远。
  从学生的帖子中,我看到了真情。学生是有感情的,只是学生的感情需要老师去培育、去激活。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好的素材,很多与语文教学相关联的“关键性事件”,只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不放过任何为学生打造精神底子的东西,再适当地因势利导,就会引导学生走向至真、至善、至美。痛悼史铁生,这个世界从此少了一个生命的执著歌者!感谢史铁生,这个世界多了一座精神的永远航标。愿您一路走好!

一份特殊的作业:冬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