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期 ID: 420813

[ 谭杰 文选 ]   

伍尔芙《邱园记事》中的语言风格研究

◇ 谭杰

  摘要:英国作家伍尔芙创作于1919年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是叙事手法独特的作品。其反传统的写作手法在这篇小说中初现端倪,尤其是跨时空的意识流风格,将人物内心与现实场景巧妙融合的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
  关键词:意识流 语言风格 动作语言
  引言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20世纪女性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先锋作家,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第一篇意识流写法创作的佳作《墙上的斑点》就成为意识流小说的经典篇章,成为“意识流小说三杰“之一(另两位是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因此,在当时,伍尔芙是英国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之一。
  她的好友福斯特先生对她作出了恰当、生动的评价:“弗吉尼亚·伍尔芙写了大量的作品,她用新的方法给人们提供极大的乐趣,面对着黑暗,她把英国语言的光芒向前推进了一小步”。伍尔芙的代表作有《戴洛维夫人》《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等。短篇小说《邱园记事》,语言具有浓烈的诗化风格,是作家早期著名的意识流作品,也是伍尔芙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型之作。《邱园记事》是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这是伍尔夫最好的一部小说。
  一、《邱园记事》意识流的文学创作手法
  在二十世纪的20-30年代是意识流小说的创作高峰期,意识流作家在创作风格上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质。例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意识流文学与美国的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则喜欢描绘意识活动盲目、黑暗的混沌画面来表现人类罪恶的一面;而女作家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中带有诗意的语言,使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代表作《邱园记事》堪称唯美主义倾向的经典代表作品。
  意识流文学作品是根据人物各种意识活动的逻辑、意识流程安排小说段落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形式与内容交相辉映。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地按照客观的事件发展过程和时空顺序依次展开情节。与传统的小说相比较而言,意识流小说看似松散,但是其中暗含有明显的时间线索。《邱园记事》的情节也依赖于时间线索得以展开。《邱园记事》通过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意识流,如符号暗示人物的本质,表达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这部作品以邱园的场景为背景,物理时间线索以一只蜗牛的缓慢爬行为依据,四组人物的出场都是零碎的片段式描述,具有“印象派”抽象艺术的丰富特征。
  《邱园记事》仿佛丢失了小说最基本的时间要素,陷入了混乱,失去了逻辑性和衔接性。正如《达罗威夫人》中反复出现的用喷气在空中书写字母的飞机一样,蜗牛在文中的真实意义在于时间的推进以及叙事视角的自然切换。在《邱园记事》这部小说中,蜗牛的意象分别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三次提到。《邱园记事》故事很简单,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情节设置没有像传统小说从基础的因果关系、物理时间和空间逻辑的格局情节出发。而是描绘了在同一个地方(椭圆形花坛)路过的四组主人公,几乎在同一时刻(蜗牛爬行)所展示的内心世界,其中包含了:有的追忆过去逝去的爱情,有人沉溺于琐碎的生活之中,有人思考生与死,有些人们放眼未来。蜗牛成了物理时间的象征,在蜗牛的缓缓爬行中,《邱园记事》中的四对主角一一登场。同传统小说比较而言,《邱园记事》主要侧重于记录与叙述人物的内心感情、情绪和散漫的意识活动行为。
  在意识流作家伍尔芙的眼中,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只是反映表面的外在现实世界,而这个外部世界仅是主人公个人视角下的,是片面的,并不真实。因此,真正的真实是相对的,是主观的存在于主人公内心世界里的。因此,伍尔芙认为应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绘上,写出人内在的真实。正是这种注重主人公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手法,使得意识流小说失去了传统小说的情节紧凑性以及语篇衔接性,通篇均由看不见的飘忽不定的意识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在表现对象方面,意识流文学脱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真切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规范,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
  二、《邱园记事》中的戏剧语言风格分析
  在此,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小说《邱园记事》中的语言风格。意识流曾经作为一种最具争议的写作手法,我们通过寻找这种相似共通之处来提醒读者,任何一种文学流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一定受到前人文学作品的影响,历经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最终成为一种文学流派。世界文学正是在这样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在《邱园记事》中人物对白很少,而这正是荒诞的戏剧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荒诞派认为:“语言已经失去作用,只有用动作进行的才是戏剧,才具有‘纯戏剧性’”,其中人物动作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语言,在荒诞剧中对表达人物思想起到重要作用。
  在《邱园记事》中,戏剧性的动作语言很常见。作家对动作的描写可以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语言,反映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例如:四组主人公的第一组是一对夫妇,书中描写丈夫与妻子“相隔半英尺光景”,“故意”走在妻子前面。从这个动作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对夫妻之间是不够亲密的。接着是第二组人物的出现,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年轻人在他的伙伴说话时就抬起眼来,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同行的话一说完,他就又望着地上”“话一说完,他就又望着地上”这个动作细节说明了年轻人只是迫于无奈才听对方讲话,本质是不想与人交流。而在随后的絮絮不止的老年人出场的动作中描写道:“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那猛一抬头、朝前一甩手的模样,很像一匹性子急躁的拉车大马”,面对年轻人的不搭腔时,老年人不以为然又继续诉说起来。这些都表明这位老人不仅身体状态不佳,而且精神也有些失常的状况。同样,老人不知所云的言谈,让年轻人一头雾水,年轻人继续沉默着。在他自言自语地碎碎念后,他“看到紫黑色的衣服,马上摘下帽子,一手按在心口,口中念念有词,做出如痴如狂的手势,急匆匆地向她走去”。这说明老人在经历战争后展现的精神混乱状态,其古怪生僻的言谈向读者传达了战争给民众带来了深刻的心灵伤害。第三组是描写一个妇女的动作:“胖大个女人本来还装模作样像在听对方说话,现在索性不装了。她由着对方的话像雨点般的朝她打来,只管站在那儿,时而前俯,时而后仰,一心赏她的花”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发人深思,妇女不愿和对方交流,宁愿选择与植物交流。对话中的两者只关心自己的事,分别沉浸在自己的心绪之中。   通过分析以上三组人物的细微动作描写、荒诞的动作描写,体现出小说中主人公的孤独、封闭以及语言的不可交流性。而在第四组出场的小情侣的简单对话后,这对情侣突然“静静站在花坛边上”沉默不语,他们的动作漫无目的、凌乱无序,这说明此时两人心中在盘算或憧憬着不同事情。女孩在思索着两人的爱情关系,而男孩在想游园和喝茶要花费多少。
  《邱园记事》的情节虽然简单,伴随戏剧化语言,文中并没有戏剧化的矛盾和冲突,情节设置上也没有像传统小说一样,从基础的物理时间、因果关系和空间逻辑的格局情节出发。而是用戏剧化的语言描绘了在椭圆形花坛旁,不同时间点路过的四组主人公,几乎在蜗牛爬行的同一时刻所展示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其中包含了:有人追忆过去逝去的爱情,有人沉溺于琐碎的生活之中,有人思考生与死,有人放眼未来。与传统小说比较而言,《邱园记事》主要侧重于记录与叙述人物的内心感情,情绪和散漫的意识活动行为。《邱园记事》在人物动作与语言对话描写上带有的荒诞派的戏剧语言风格,这并非偶然。荒诞派风格是自十九至二十世纪以来影响范围十分宽泛的一种文学表达手法,主要包括:意识流和超现实主义。因此,从《邱园记事》的创作时间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上而言,伍尔芙的文学作品很可能给予后世的荒诞派作家们一定的启迪和思考。
  结语
  综上所述,英国作家伍尔芙创作于1919年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是一篇叙事手法独特的作品。虽然短篇小说《邱园记事》所呈现的时空叙事是不成熟的,与其后期作品中所运用的“空间蒙太奇”创作手法相比,稍显逊色,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已经从这部小说中窥见一斑。其反传统的写作手法在这篇小说中初现端倪,尤其是跨时空的意识流风格,将人物内心与现实场景巧妙融合在一起的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在这部小说中,将来这一时间概念在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方面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作为一种叙述技巧,还作为意识活动的一个内容,影响着人物的刻画。作者打破了传统写作手法和篇章衔接,用后现代创作风格重新组建文章的时空秩序,用意识流的手法呈现了四组人物基于回忆、感受、环境和联想的作用下,而出现的多层次的意识萌动。在空间,时间,内心结构与外部世界的交织中充分展现了人物和伍尔芙的小说理论,使得《邱园记事》这部作品成为意识流叙事的经典之作。只有在人物精神意识的不断联系和发展中,我们才能切实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最真实的情感诉求,并为进一步解读作者其他意识流作品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乃坤选编.伍尔芙作品精粹[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40—43.
  [2]何树,苏友芬.英国文学导读与应试指南[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3]毛晋华.空白视角下对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3(05).
  [4]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2.
  [5]朱江.从伍尔夫《到灯塔去》看意识流主题的构建[J].语文建设,2014(17).
  [6]瞿世镜.音乐美术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6
  [7]杨文文.伍尔夫作品的女性主义文论及女性主义[J].语文建设,2014(32).
  [7]倪坤鹏. 伍尔夫悲剧意识的成因及其对作品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4(20).
  [8]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4-92.

伍尔芙《邱园记事》中的语言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