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期 ID: 419655

  

《孔雀东南飞》婆媳形象的深度解析

◇ 陈正刚

  摘要:《孔雀东南飞》自古以来就被定性为“贤妻恶婆”式的婆媳不良关系的展现,这段婚姻也是封建家长制下的悲剧产物。本文主要描述怀有恋子情结的恶婆与贤妻抢儿子,最终酿成家庭悲剧的一个封建家长制下的家庭伦理故事,以期给当代以启示。
  关键字:恋子 封建家长制 婆媳关系
  一、婆婆焦母的形象解析
  (一)畸形恋子情怀
  《乐府诗选》本诗解说中提及:“细看全诗,仲卿实在没有父亲,这里因姥而连言公,公姥为偏义复辞。”所谓“便白公姥”“奉事循公姥”其实只是“告诉婆婆”“侍奉婆婆”的意思。况且文中第六段刘氏在拜别婆家人,“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只字未提焦父,刘氏这么礼数周到,谦逊善良的人没有去拜别公公,不是她故意不去,而是因为根本没有公公。可见焦母是一个多年寡居的人。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如此爱子了。寡居的日子,空虚的感情没处发泄,便把对丈夫的爱以及正常的对儿子的爱都一并加放到儿子焦仲卿身上,心理上产生畸变,产生深深的恋子情结。古代“三从四德”: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焦母丧夫后从子,“从”不仅仅是指跟从,更是指“从事”,具有工作性质。也就是说,丧父后的焦母唯一的工作就是抚爱照顾自己的宝贝儿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唯恐一丝不周。更遑论那个抢走自己儿子,跟自己分享生命中唯一一个男人的女人即儿媳刘氏。焦母是嫉妒在心,怎么瞅刘氏怎么不舒服,即使其聪明勤奋能干且专情爱夫。
  刘氏妇工了得,“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妇言谦逊从未忤逆不恭,“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当她被赶出婆家,落魄归娘家的时候,面对自己亲生母亲的关切询问时,她本可以放肆地大哭一场,把这两三年来婆婆的刁难、“君家妇难为”的辛酸以及对丈夫的不舍和日后生活的不幸都通通倒出来,但是她并没有说婆家的是非,只是一句“儿实无罪过”,将心中的苦闷与无奈一个人默默地隐忍起来,可见刘氏是一个时刻把握分寸且懂事的女人,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只是欲加之罪的“辞”。妇容更是举止得体端庄漂亮,丝毫不差于焦母口中那个东家贤女所谓的“可怜体无比”“著我绣夹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她妇德高尚、老实本分、谦逊有礼,传统优良礼仪她也都符合,完全就是一个中国好媳妇。被赶出婆家时也不忘尊敬长辈,只是一味地找自己的错误,自称配不上贵家子,“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关键是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并立誓一生一世一双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她的痴情专情,这句肺腑之言更是成为千年的传唱。
  (二)封建家长制下婆权的威严
  刘氏不仅聪明能干,而且谦逊有礼,不失娉婷俏丽,可谓中国好媳妇。然而婆婆焦母为何就是“吾意久怀忿”?这具有典型封建家长制的特征,在封建社会环境下,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
  在封建社会环境中,公公逝去后婆婆就是君,儿媳就是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婆婆的权威是儿媳所不能违背更不能僭越的。不过,婆媳关系迥异于父子关系。父子是有血缘关系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是夫权的潜在继承者;而婆媳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个人,是婆权的潜在争夺者。这是两代女人注定逃不过的宿怨。“多年媳妇熬成婆”说的就是终有一天儿媳熬成了婆婆,或出于报复心态,或还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占有欲和隐含的嫉妒心理,婆婆总是对儿媳施以淫威,刁难刻薄,颐指气使,咄咄逼人。古代的婆婆总是有恩义者寡(如文中刘母),有怨仇者众(如焦母所代表的众多恶婆)就在于此了。
  然而真正让婆婆焦母棒打鸳鸯的不仅仅只是刘氏跟丈夫抱怨的那些儿媳家务做得不周到惹婆婆心烦,而是让婆婆“吾意久怀忿 ”的真正原因:刘兰芝给儿子下了迷魂汤,施了迷情法,害得儿子鬼迷心窍不去好好考取功名。《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 “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悦, 出。”意思是儿子过于喜欢妻子, 引起父母不高兴, 就可以休掉。本就等着儿子的心性收敛起来,好安安心心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儿子是心气不那么野了,有了为人夫的模样了,也经常呆在家里了。可哪成想,儿媳这个“坏女人”把儿子的心全收到了她自己身上,儿子变得儿女情长,胸无大志,无心再恋官场,把自己多年苦心教导的志向都抛到了身后。“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为久。”可见儿子下了只要美女不要江山的决心了,这岂是她焦母所能放任不管的事。于是婆婆一直怀恨在心,在家务上刁难媳妇,“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结果儿媳还告状,焦母就怒骂儿子不孝,居然为小媳妇求情,“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自己又不能说出自己“意久怀忿”的真正原因,只得“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种貌似无理取闹的借口,就是怒捶床沿,逼温顺听话的儿子就范。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焦母对媳妇的怨怼无非就是:刘兰芝是阻碍儿子仕途发展的绊脚石, 出于家族利益考虑, 她必须挽救儿子,指望儿子能重新树立男儿志向,光宗耀祖,唯一的方法就是休掉刘兰芝, 另取东家贤女秦罗敷。
  另外,婆权是父权的衍生物, 是建立在封建家长制的基础之上的, 它的职能就是为维护父系血缘群体性利益, 即家族利益服务的, 只要是不利于或有损于家族利益的行为, 都是婆权所不能容忍的。“汝是大家子”, 说明焦家本是贵族大户, 但家道中落后, 焦母必定把复兴焦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焦仲卿身上。正如林语堂所说:“至今中国仍有许多慈禧太后存在于政治家及通常平民的家庭中, 家庭是她们的皇座, 据之以发号施令, 或替她儿孙判决种种事务。”焦母行使婆权, 自认为替儿子做出了忠孝两全的抉择。爱子心切的焦母利用这种手段非但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 反而断送了家族唯一的希望, 实在是可悲可叹。

《孔雀东南飞》婆媳形象的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