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期 ID: 419647

  

《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的孤独感解读

◇ 樊文琼

  摘要: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自凭借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了第22届群像新人奖以来,被读者熟知的程度越来越高,《挪威的森林》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品,被多国进行翻译出版,风靡全球。孤独与无奈是《挪威的森林》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基调,作者通过细腻的文笔刻画,将自己与主人公的孤独感都展现得十分透彻。
  关键词: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孤独感
  引言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部小说的销量达到了700多万册。在我国,《挪威的森林》也多次出版,受到了很多年轻读者的追捧。剖析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除了其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比较优美之外,在整部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孤独感。作者将自己的孤独感注入到主人公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孤独以及无奈的氛围。正是这种孤独感以及作者对这种孤独的品味,使得很多人在其中找到了共鸣。当代的很多人其实也是孤独的,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说,人的本质就是孤独的,因此在这样一部体现了孤独与无奈感的小说中,人们好像看到了自己。
  一、小说主人公的孤独感
  主人公是一部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部小说的灵魂,他的精神状态、心理状况都会对整部小说产生影响。在村上春树笔下,《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渡边、直子、绿子等都是被孤独浸泡的形象。主人公渡边的孤独,是小说中呈现的一个重点。
  《挪威的森林》本是一首歌曲,歌曲中给人呈现的也有一种孤寂,男子认为女友的房间像挪威的森林一样神秘,同时透露出一种孤寂。村上春树利用这个名字作为书名,是与书中的主题完全吻合的,将歌曲中那种孤寂的感觉也注入到作品中去。整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渡边君,是以他作为第一人称开始故事情节的铺设的,但在作品中,除了渡边君之外,很多人都有孤独感,而在他们的孤独之中,又隐藏着很多其他的情绪。
  首先是自闭的特点。其中的几位人物形象,对待周围的一切都是保持着一定距离的,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家庭、在社会中,和父母、朋友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更不用说与陌生人之间。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也不愿别人闯入自己平静的生活。比如直子,她好像一直不知道该怎样与别人相处,对于自己的感情的表达和宣泄,也有些问题。在直子的潜意识中,她为自己竖起一堵墙,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把自己封闭在里面,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长期将自己封闭在墙内的直子,在与很多人相处的时候,都有一种恐惧与不安感,她不知道该怎样去讲述心中的情绪,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孤独感。其实他们对外界的事物还是渴望的,即使在封闭自己,也渴望可以得到爱情。比如绿子,她家境一般,但是在一所几乎全是富家千金子弟的学校里念书,与这些人之间难免会产生隔阂,毕竟在生活中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这条鸿沟将绿子和她的同学们分割开,绿子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也不能进入绿子的世界,尽管如此,绿子还是渴望爱情,她的外表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但是内心却是十分孤寂的,她也希望可以有一个人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当她遇见渡边的时候,她也看到了渡边的孤独,就好像与自己一样,是处在这个世界之外的旁观者,所以她爱上了渡边。自闭是这部小说中很多人的性格特征,但其实在自闭中,他们还是对爱情充满渴望。
  其次是空虚。主人公在自己孤独的世界中,无能为力地生活,他感到了一种空虚,十分严重的空虚感。渡边是一个学生,他的原则是尽量少考虑一些事情,每天去上课,但其目的却不是为了上课,而是为了能够打发无聊的时间。因为内心的空虚,所以经常和不同的女孩子交往、睡觉,但是这之后他内心的空虚感反而更加强烈。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实际是一种孤独的延续,是他自我封闭之后带来的结果,他不与人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任何情绪都是自己承担,所以最终形成了孤独与空虚并存的状态。
  第三,对自我十分重视。在自己孤独的世界中,主人公们对自己的重视程度都很高。他们因为孤独,将目光以及精力都聚拢在自己的身上,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反而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自卑现象。比如,永泽代表了一种自私,直子的身上有很多自卑的表现。永泽不顾及女友的感受,与其他的女孩纠缠,对于女友提出来的申述还极力辩解,他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心中完全只有自己,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孤独的,因为与外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十分飘渺,所以他们的世界中只有自己是正确的。而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直子,她的身上一直都有一个自卑的影子存在,男友自杀,对她的打击十分大,随着男友自杀,她想到了自己亲人的自杀,因此她也认为自己有些不正常。“我比你想的要混乱得多,忧郁得多,冷漠得多,和我接触只会毁了你的人生。”这是她跟渡边说的话,她是个不愿麻烦别人的人,也不想别人走进她的生活,尽管渡边很想帮助她走出来,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最终直子还是选择了自杀。其实无论是他们身上的自私抑或是自卑的形象,都是由于内心的孤独造成的,他们太过于重视自己。
  第四,生死观的体现。死在整部作品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这使得小说中对生死观也有一定的阐述,生和死本就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直子、她的姐姐、男友,绿子的父母、初美等。渡边对所有人的死都是知晓的,有的是听闻,有的是陪伴过的。从自杀者的身上,渡边感受到了一种脆弱,一种生命本身的脆弱。他对死的理解相对是比较豁达的,他认为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外一段开始。生和死之间本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是在生和死之间,渡边却感受到一种孤独感。人在死亡的面前是没有办法抵抗的,只好束手就擒,无论你是个多么坚强的人,是个多么温柔的人,最终还是要面临死亡。人在死亡面前显得十分无助,也十分孤独。
  二、作者孤独感的体现
  几乎没有人可以替代另一个人生活,当然,也不可能重复别人的生活。在内心孤独的巷子中,有时候我们往往找不到出口,找不到方向。《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身上的孤独感,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感的一种体现。村上春树在文坛上的造诣颇高,但是他其实也是一个孤寂的人,他很少与文学界人事来往,几乎不参加什么协会,在公共平台上露面的机会也很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他本身的孤独,使得他不善于在社会中与人交际,或许也可以说是不愿与人交流。   “我生长在冷战时代,所以极端地说,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自然地受到了影响。”这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可以看出,其实他的孤独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有所关联,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有关。《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产生的时代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村上春树还是一个年轻人,身处动荡的时代。日本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关闭了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大门,人们开始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获得各种自己想要的信息,开始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甚至忘记了要与别人交流,忘记了怎么去交流。高楼大厦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象征,但也是将人们隔开的障碍物。信息化时代,让人们开始变得冷漠、孤独、虚无和孤寂。村上春树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人,并从那个时代成长起来,他的创作以及他的人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渡边说:“人们像是很幸福,但我不知道他们是真的幸福,还是只是看起来幸福。”这其实是作者通过渡边的话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对社会的一种疑问,他对现实的状态是不满的,但是却又没有直接去反对。
  村上春树生活的时代,经济在快速发展,在发展之前,他认为那个时候的日本是一个梦想的国度,他也十分怀念当时的时光。在《挪威的森林》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海边、阿美寮。儿时的渡边常去海边玩耍,这给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时隔多年之后再去,却发现那里已经面目全非,大海被填平,建起了高楼大厦,堤坝失去了大海,变得十分孤独。在作品中,渡边失去了直子之后,去海边旅行,那里象征的是变化之前的日本,是他的回忆,也是他一直都十分憧憬的世界,因此他一直怀念着那里。还有“阿美寮”也是一种理想的化身,他希望那里可以没有欺骗,人们之间可以相互关心和理解,就像我们常说的桃花源一样,他希望可以与世无争,人人都和谐相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几乎是一种奢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反而使他变得孤独起来。村上春树感受了失落,感到自己被迫进入了一个自己不愿进入的世界中,而这个世界中的种种,只能加重他的孤独感。但是他自己对孤独的态度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态度,不会随波逐流,但也不会刻意去反抗,只是在自己前行的路上品味这样一种孤独。
  结语
  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凭借处女作《且听风吟》被大家熟知,《挪威的森林》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基调就是孤独感,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的孤寂。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孤独感的描绘,隐喻了自己的孤独感。
  参考文献
  [1]李柯.试论《挪威的森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比较[J].东北亚论坛,2002(03).
  [2]杨皓翔,李麟.文明的压抑与压抑的文明——谈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超理性意识”[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3]杜慧春,徐芸芝.透析《挪威的森林》中都市人的生存现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03).
  [4]王玥.悲泣到世界的尽头——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的第一次痛哭的文本意义[J].神州,2011(14).
  [5]吕娟,宋玉莉.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长篇化的特征研究与分析——以《萤火虫》到《挪威的森林》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8).

《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的孤独感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