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2期 ID: 142007

[ 蔡丽霞 文选 ]   

生态语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 蔡丽霞

  生态,本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概念,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意即维系一个生物或生物链的稳定存在,保持生命活力的各种基本的自然属性。现如今,“生态”课堂也在教育领域频频亮相。语文学习也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教师、课本(读本、教本),是三位一体的,用生态观去研究语文学习和语文对个体生命的影响,应该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
  生态的语文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用一种和谐平衡,动态生成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如何创设生态的语文课堂,我想从两例案例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和谐的生态课堂最美好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腾王阁序》中为后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意境的美在于画面的和谐统一,相互交融,不分彼此。
  日本广岛大学冈德雄认为“课堂气氛分两种:支持性气氛和防卫性气氛。其中支持性气氛是由积极学习心理形成的、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活泼、充满生气而学习状态又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2008年11月19日,在寒意渐浓的金陵外国语学校里,江苏省优质课评比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十几位优秀教师为我们献上了一幕幕精彩的课堂教学。常州市翠竹中学薛韬教师执教的《热爱生命》一课博得了满堂喝彩,那和谐、轻松、充满生气的课堂氛围至今仍将我紧紧包围,久久不能忘怀。
  和谐的体现之一就是对话交流。《热爱生命》是九年级(下)的一篇小说,篇幅长,用一节课来教学,还是比赛课,如何快速、准确地挖掘文本的深意,这是一个难点和关键。薛老师上课伊始,缓慢而深情地讲述了一个故事:“杰克的弟弟彼得准备和伙伴们一起去淘金,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哥哥杰克竭力制止。”老师扮演彼得,学生扮演杰克,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淘金路上的困难,再让学生探讨“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个和谐安全的情境里,全身心投入,开始了与文本、学生、老师之间的多层次的“对话交流”,尤其是交流对“硬汉精神”的理解时,学生作出了精彩的解读,完全做到了新课标的要求:“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读出了作者,读出了自己,阅读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被完全激发。课堂生命饱满而又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杰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说,和谐的课堂是教学的基础。
  
  二、生成的生态课堂最精彩
  
  叶谰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来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因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思维、情感、知识上相互碰撞的动态发展过程,既有如约的美丽,还有即席创造、无法预约的美丽。
  钱梦龙老师上鲁迅的《故乡》时,就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插曲。在段落朗读完毕后,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这一问,让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颇感意外。钱老师不紧不慢地追问:“是啊,鱼怎么会有脚呢?”没想到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有的,娃娃鱼就有脚。”钱老师笑着称赞说:“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有见过,你们谁见过?”学生都说没有见过。老师突然话锋一转:“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r什么?”这一问,学生才恍然大悟:“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稀奇的事,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不愧是大师的手笔,让人拍案叫绝他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能力。
  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的问题不是故意刁难,而是对文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认真倾听,发现那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敏感地捕捉其中的价值,顺势引导。
  再次引用叶澜教授的话:“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营造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
  让我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平等地对话,尊重并演绎一幕幕生成的美丽,营造出生态的语文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生态语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