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2期 ID: 142010

[ 陶振环 文选 ]   

语文理想课堂的构建

◇ 陶振环

  语文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背诵了多少课文,解答了多少习题,懂得了多少规则,更重要的是知识和规范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教育意义必须有清醒的意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的把握,对教育的意义和学生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富有教育机智,这样,才能构建理想课堂。
  
  一、知识理解中的智慧启迪
  
  理想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思想上趋近智慧,在行动上实践智慧,不断地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热潮,焕发青春的气息,让课堂活力四射,激情飞扬。
  理想的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读进文本,融入文本,教师不越俎代庖,不包办代替。当学生将自身的理性、智慧和情感投入到文本的解读和体验中,与百年之远、万初之遥的大师巨匠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美的心灵与美的世界;与民族的以至人类的精英一起思考、探索,共同承受生命的轻与重,一起同哭同笑同焦虑同挣扎,就能将内在的智慧、思考力、想象力、探究力、审美力、批判力、创造力全开发出来。在这种灵魂的碰撞中,学生理解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世界,同时也建构了自己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因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而流淌着生命的智慧。
  
  二、审美愉悦中的净化心灵
  
  语文课文流动着美的韵律。语文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过程。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小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描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海难场面,成功塑造了一个忘我救人、感人至深、鲜活饱满的英雄形象——哈威尔船长。在咀嚼、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哈威尔船长的形象更加清晰起来,学生感悟到了其中的思想美和艺术美,精神也得以净化。
  语文是一位美丽的天使,她闪闪的光芒招引我们与她同行,在引领学生靠近这位天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不断地净化。
  
  三、成功体验中的自我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是几千年人类优秀文化的产物,饱含着前人的生命体验,蕴藏着生活的哲理和智慧,流淌着生命的血液,充分展现出生命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李白的蜀道是那样神奇美丽,光未然的黄河是那样动人心魄;老舍的猫是那样让人怜爱,朱子清的父子情是那样厚重;冰心的小橘灯是那样辉煌,壶井然的蒲公英是那样顽强……这不仅是对自然、人性的不同感受,更是对生命的不同体验。为国尽忠、为义捐躯的屈原、苏武、文天祥、史可法……那几千年的悲凉与激昂,定然会引起学生的惊愕与沉思;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刘和珍、柔石、布鲁诺,那生命的磅礴气势,定然会震撼学生的彷徨与茫然。
  理想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指向人的基本需求,更要指向人的发展需求,即指向言语上的“自我实现”,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人的言语潜能、个性与才华。语文教学应指向中学生的“自我实现”这一远景性的终极目标,使学生把语文学习看成是外在的生活需求,又看成是人内在的个体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潜能和个性的张扬,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远景性动机。
  
  四、人格升华中的生命提升
  
  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把课堂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生命”课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来看待,不仅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还应关注学生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对教师说。课堂是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地方。身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和课堂教学中的美,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课堂上绽放美丽的笑容,获得甘露的滋润和人格的升华。
  当学生走进绚丽丰富的文本世界,那字里行间贮蓄的崇高情怀就如同神奇的种子埋在了学生的心田,文本的精神血液培养滋润了这粒种子,使它生根、发芽、结果,使学生超越自我,走向完善,演绎无悔的人生;使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存在的价值,精神相遇的愉悦,心灵成长的幸福;使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立人教育得以实施。
  语文是生命与生命间的交流与叩问。作家的生命体验凝结为文学作品,而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感受去体会作品中的生命光彩。因此,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确立生命意识,用生命的意识去关注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体,让语文进入每个学生的生命,在体验中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语文理想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