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语文活动课,大家的脑海里就会呈现出这样一个热闹的课堂:学生说说笑笑,跑跑跳跳,自由自在;老师站在一旁,满脸笑容,悠闲自得。因此,在当前教育新政背景下,许多教师都认为,语文活动课浪费时间,可以不上了。其实,这是对语文活动课的一种误解。语文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不是其它知识性课程的辅助和附庸,是独立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真正的理想的语文活动课,在热闹的表象下,是学生日常的积累和思维的碰撞,是教师精心的准备和恰当的引导。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改变语文活动课的现状,提高它的实效性呢?
一、精心确定活动的主题
语文世界包罗万象,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全球热点,从个人理想到国民素质都是选择的范围。不过,要想学生在一节课内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就要让语文活动课由粗糙走向精细,由低耗走向高能。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确定一下活动的主题。
首先,要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生活世界中选择主题。
世界很大,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关注的东西来作为活动的主题。我们教师可以选择发生在身边的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点滴小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自己的成长历程、同学关系的处理、当家理财的经验、学校环境的保护等等。也可以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等等。
其次,要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出发,选择主题。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在主题选择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主题。如在七年级学了《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后,我便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了以“我和月亮有个约会”为主题的活动。在确定大主题之后,我又和学生一起分析学情,确定子主题。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将这个活动的子主题定为五个:1、聊一聊:关于月亮的传说和习俗。2、读一读:朗诵关于“月”的诗词。3、猜一猜:猜猜和月相关的灯谜。4、探一探:探索月亮的奥秘。5、写一写: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关于月亮的手抄报。这样的主题,既能够和我们的语文课堂紧密联系,又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二、巧妙设计活动的形式
语文活动课的操作形式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对语文活动课充满向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初步实践中,我大致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活动形式:
1、竞赛型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如:赛诗会、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广告语设计大赛等等。语文竞赛活动不提倡淘汰制,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在竞赛中都能取得好成绩,从而体验成功感,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2、游戏型
语文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强,简单易行,深受学生的喜爱。活动时。学生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约束,而且在动态组合中开展活动。如猜谜、成语接龙等。
3、文艺型
常见的语文文艺活动主要有语文文艺会和语文故事会。如课本剧表演、快乐驿站、名人故事会等等。
4、情境型
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沉浸于角色的体验之中。如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我当班主任等等。
三、自始至终的课堂引导
许多教师认为,在语文活动课上,教师是最舒服的。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只要学生能动起来,就是成功的课堂。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尉难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可以说,语文活动课要求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论者。另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两点:
第一,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
第二,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四、锦上添花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对被评价者的言语和行为做出的一种即时性评价,是一种信息的反馈形式。好的课堂评价不但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还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激情。如在一节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上,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陈述,给予了“我看到你一颗赤诚的孝心在闪亮”等精彩的真诚的评价语言,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学生倾听了老师真诚的评价,自然会形成情感的高潮,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者以“哦、嗯、不错”来回应,这样的评价语言和学生精彩的发言是不对称的,学生的学习激情将无从谈起。教师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好的评价似乎有一种内在的魔力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独特创新的课堂评价能为语文活动课锦上添花。
总之,我们教师在语文活动课教学中,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语文活动课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语文知识课程的点缀或附庸,而是一种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动中取乐,乐中受教,在听说读写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独立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