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2期 ID: 142006

  

语文教学课堂延伸的重要性探讨

◇ 童孝平

  拿来语文课本,翻开任何一篇课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识里面的文字,都能够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向课堂外的延伸,那么,语文课堂必然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疲惫感。学生在听课时,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而教师也容易陷入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因此而造成课堂气氛的凝滞,教师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教学的热情,久而久之,使得语文课堂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动和乐趣。因此,在语文课堂进行一定的延伸,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本文将对中学语义课堂延伸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且提出有效进行课堂延伸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延伸的重要性
  
  (一)语文课堂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一个有效的补充和促进。
  根据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学大纲,一本教材,课堂模式也被规范统一,多是以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系统性的知识由于受到教材和课堂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形成自由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而语文课堂的延伸,正是由于其富有实践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为学生带来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深切地体会到无处不在的语文知识,这对于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正是这种课堂延伸,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使语文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让知识回归自然的教学目标。
  举个例子来说,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却未见明显的效果。然而,课章延伸却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的措施。当我们把作文的着眼点放在课堂延伸上时,我们可以课内课外教学同时进行,创办各种文学社,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校园杂志作为阵地,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征文活动。并且,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我们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进行郊游、逛公园、登山等各项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地情况随时进行作文题目的布置,让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来形容所见到的事物。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经常能够在校园杂志上见到学生们发表的文章。
  
  (二)语文课堂延伸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个学科的学习情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出于教材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容易让语文课堂变得枯燥和乏味,使学生无法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课堂的延伸,使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激发出来,消除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想学,使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知识性和娱乐性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延伸,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使学生自觉地被吸引到语文学习中来。
  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编排,找到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在学习完古诗之后,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为课文配上插图,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久而久之,学生I听、说、演等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潜移默化地养成了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娱乐。同时,学生的共同参与,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消除了学生心中的自卑感,增加了自信心。
  
  (三)语文课堂延伸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课堂的延伸,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首要条件。学生只有愿意通过课堂以外的时间,去学习和发展,才能够使自己变得聪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其统一的格式,只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培养,却忽略了每个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而课堂延伸,却是把课堂引入生活,把生活融入课堂的一个重要渠道。课堂延伸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条件,而这种差异,大多体现在学生平时学习的一言一行中。多样化形式的课堂延伸,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不断被强化,形成一种稳定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为了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在进行课堂延伸活动时,采用了多种的形式和内容,比如擅长写作的,我们成立了小记者协会;善于绘画的,我们成立了美编小组;善于演讲的,我们举行了辩论会和演讲会等活动。在进行课堂延伸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在课堂中表现平平的学生,在课堂延伸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之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都大大的增加了,有的家长来学校反映,孩子比以前开朗了,比以前乐观了等等。语文课堂的延伸,使每个学生所擅长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通过语文课堂延伸,加深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中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课堂延伸,就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除了在课堂中进行思想教育之外,在进行课堂延伸活动时,我们还举办以“继续读书还是辍学赚钱”为主要内容的辩论会,通过辩论会,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讲解和学习,使学生从故事中,了解我国古老而悠久的历史,而这种形式比在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效果好的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延伸活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这个齐心协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过程,对课堂延伸活动进行组织和筹备的过程,就是学生们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行素材收集的过程,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在课堂中体会不到的艰辛和困难,培养了学生坚强自立的优秀品质,这也是课堂延伸取得的最大的成功。
  
  二、实施课堂延伸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材。语文课堂延伸所提倡的是立足于教材,而又要突破教材,因为教材能够提供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要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所有的延伸活动都应当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基础,而不能脱离教材随意设置,一旦脱离了教材,课堂延伸也就失去了其支撑点,成为了墙上的芦苇。
  (二)注重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任何一篇课文,都有其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难点,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逃避教学目标和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在进行课堂延伸计划时,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作为基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创新,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则会使语文课堂失去其教学的意义,无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课堂延伸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要适度。虽然语文课堂的延伸活动能够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但是,课堂延伸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个度的把握。根据课文内容,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和扩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果这种延伸活动过多,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课堂延伸活动时,要适量,并且找准课堂延伸与课堂有效的连接点,使其具有广度和深度,与教材形成自然的统一,这才是课堂延伸最为有效的形式。
  总之,中学语文课堂延伸是对课堂的有效扩展和补充,不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课堂延伸对于学生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进行有效利用,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课堂延伸的重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