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2期 ID: 141982

[ 刘兴华 文选 ]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刘兴华

  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任务。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其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提起阅读能力,很多老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就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误解。所以我们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仅仅说“读懂什么”是不行的,应该说“喜欢阅读课文,感受什么,理解什么”,到了高年级还应该有“欣赏什么”。另外,不论是否明确表述出来,教学目标都应该按照不同的年段有“评价阅读能力”的内容。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考什么教什么,繁琐的分析,喋喋小休的讲解,做不完的习题和练习充斥着学生的一切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本无人问滓。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盛装知识的瓶子,机械反复地操练,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首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文本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淡不上自觉学习,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这是他们可以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参观未来世界,可以随时与伟人见而和英雄交谈……从而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插上理想的翅膀,获取奋斗的力量。而在学校里,阅读能力强,能说会道的学生,大多也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良好阅读心理的培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方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查,会发现一些平时阅读水平不差,但测试时却反常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有虎头蛇尾或六神无主的不良心理表现。前者是一看题目难度不大,自以为稳操胜券,急忙中答错了答案;后者一看题目繁难,便处处小心谨慎,生怕出了乱子,结果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平时的功夫全无踪影。这两种情景,前者男生居多,后者女生居多。要治好这类不良的阅读心理,要不断采用暗示或激励手段,强化与提高他们的良好阅读心理。
  
  三、合理利用课外资源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站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四、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总之,教师要有意泌地把语文教学中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经验,去休会,去感悟。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义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强烈的阅读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自主参与,学生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