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2期 ID: 142035

[ 徐应华 文选 ]   

简析祥子命运三部曲及成因

◇ 徐应华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样子——这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不朽形象。全书是通过祥子“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来展开叙述的。
  
  精进向上
  
  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来到北平,靠拉洋车为生。这棵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起来的“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简直就是希望的象征。他年青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命运相同的穷人。他坚韧,顽强,追求着自己的生活目标,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这时候的样子,精进向上,“事业”是红火的,形象是可爱的,这集中地表现在他追求的生活理想——买一辆自己的洋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这一点上。
  
  不甘失败
  
  经过三年艰辛的奋斗,祥子终于如愿以偿,买了一辆车。可惜好景不长,灾难也接踵而至。这主要表现在事业上的买车和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个方面——车被抢,又被迫娶虎妞为妻。对于买车,样子是积极的,千方百计地追求的;对于娶虎妞为妻,他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然而命运却安排他追求的不可得,他躲避的被强加。买车与娶妻这两个方面,在愿望和事实上恰好调了个个儿。
  尽管如此,面对失败,祥子以更坚韧的努力拼命拉车,又攒够r可以买一辆车的钱;在可能的范围内,对于虎妞强加于他的性纠缠,祥子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抗、挣扎,还使虎妞为他买了一辆新车。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捉弄面前表现出不甘失败,竭力挣扎抗争的姿态。
  
  自甘堕落
  
  然而,灾难并没有为他的顽强拼搏所吓退,而是一浪更比一浪高地冲向他。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在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的时候,祥子终于不堪这最后的一击,绝望了,跌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失去了往日的精进与顽强,自暴自弃,日渐堕落,吃喝嫖赌,谋财害命,几乎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人。昔日“体面的,要强的,有梦想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态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社会原因
  
  样子的遭遇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追究促成祥子性格如此变化的原因,首推那个把“人”变成“鬼”的万恶的旧社会。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的愿望,就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几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屈,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临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产儿。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
  
  人为原因
  
  再者,作为压迫势力的代表,车厂主刘四的女儿虎妞的诱骗也是祥子命运悲剧的一个重要方面。祥子的生活理想和虎妞的生活理想毫无相同之处,存在坚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就是一种灾难。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阶级强男的悲剧。就作品的深层意蕴来看,“祥子与虎妞”比“祥子与骆驼”具有更重要,当然也更内在的意义,它直接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基本情节线。
  
  个人原因
  
  尽管列举了以上两种客观原因,但我认为祥子悲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人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以及思想觉悟上的局限性。他从一开始就执着地自以为只要拼命苦干,就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并一直“执迷不悟”。很盈然,祥子的悲剧是对个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在个人性格心理上,祥子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他逐渐滋生了自暴自弃情绪;他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一旦跌倒,那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就发作了,原先那股正气就没有了。他吃、喝、嫖、赌、懒、狡猾、使坏、打架、占便宜,甚至连他原先作为立身之本的拉车,他也讨厌了。他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命力和生存能力的个人裔斗者。作者在把这一切归罪于万恶的旧社会、恶势力的同时,也明白地指出:样子的自甘堕落不仅在于外在的社会压迫,还在于内在的自渎心理。
  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与命运的悲剧。他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火亡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简析祥子命运三部曲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