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1期 ID: 138964

[ 宗守云 文选 ]   

不可小看的网络“水军”

◇ 宗守云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2010年11月7日播出的节目是《揭秘网络“推广”》,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些靠着发帖子来赚钱的人在业内被称为“水军”,他们被网络推广公司招募来专门发帖、顶帖赚钱。根据这些网络营销公司的说法,它们控制着几乎国内所有的主流论坛和网络的“水军”。操纵舆论甚至能够做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由于见效快、影响大,不少个人和公司都开始使用网络炒作手段。
  说起“水军”,我们会想到在水上作战的军队,也可能会想到水上体育运动代表队。想不到,在网络推广行业内竟然也有“水军”。然而,此“水军”非彼“水军”,此“水军”专指那些临时被网络公关公司征集起来的、为他人发帖回帖来造势的网络人员。之所以被称为“水军”,是因为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在网络中被称为“灌水”,而那些被雇佣的人数量庞大,像一支军队。
  网络“水军”一词应该出现在两年以前。最早的书面用例见于2009年1月12日《华商报》:
  据称,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发帖员+招聘”,可以得到284万多条结果。记者采访著名的“网络推手”陈墨、“立二拆四”(简称“立二”),其并不讳言他们雇用“(灌)水军”操纵舆论的赫赫“战果”。
  这个例子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信息:1 “水军”以前是被称为“发帖员”的;2 “水军”确实是从“灌水”造出来的词,最早的用例还留下了词语来源的印记。
  由于这些“水军”从事的工作是为人利用的,因此一开始就带有贬义色彩。例如:
  有不少企业雇用大批人马去各个论坛上发产品推广的帖子。不过,这些人不再是直接地张贴广告,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手法多样,战绩显著,由于人数众多,被形象地称为“十万水军”。“水军”的主要工作,就是伪装成普通网民和消费者,在网络论坛上发帖顶帖。(《广州日报》2009年12月24日)
  所谓“网络黑社会”,俗称“网络推手”“网络打手”“发帖水军”,好听点儿就叫“网络公关公司”“网络营销公司”。(《国际金融报》2010年10月22日)
  “水军”有专职和兼职之分。但无论是专职水军还是兼职水军,他们在时间上相对是自由的,因此除了为网络公关公司发帖回帖外,还经常自由参与网络评论,从这一点看,“水军”有时还有正面作用。例如:
  湛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小刚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面对近千万的点击量,如果一把手粉饰太平,网络上的“水军”们是万万不答应的,必须如实摆亮点、找差距;找得不深刻,还有可能接到网友毫不客气的“砖头”。(《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9月6日)
  “水军”的存在,给网络带来了新问题。“水军”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是利多还是弊多?是任其发展,还是应该加以限制?对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京华时报》2010年6月11日有一篇文章是《网络水军能载舟亦能覆舟》,《东方早报》2010年9月13日则另有一篇文章是《不必高估网络水军的能量》。看来,“水军”的问题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应该限制“水军”的不良影响,另—方面则应加强“水军”对社会舆论的正确监督作用。

不可小看的网络“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