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知识(语音、字形、成语等)的考查,长期以来,一直沿袭客观题的命题形式……这种只“选”不“写”的考查形式,最直接地影响着平时的汉字教学训练。
《纲要》中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厚。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所谓“汉字危机”。成人提笔忘字、中小学生写不好字等现象被持续性地高度关注,有人认为,“汉字危机”有可能在未来酿成“远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具有广泛而可怕的弥散性,它既体现在成年人中间,也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电脑时代越发达,蔓延速度越快。成年人提笔忘字,未成年人书写能力下降,两者相比,后者的危害性更大更令人担忧。作为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化解汉字危机,首先应当关注中小学汉字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中小学全面开设书法课。让学生在书法课的学习中理解汉字,欣赏汉字,尊重汉字,敬畏汉字,进而写好汉字。
“文革”前的中小学习字课为几代中国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汉字美学记忆,为几代人打下了坚实的汉字书写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习字课在一些小学逐步恢复,但一是师资匮乏,二是现有师资不理想,三是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统一教材,于是导致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和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开与不开,主要取决于一所学校一校之长的个人意志,讲什么、怎么讲,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选择。而中学(初中)习字课的开设在全国初中校几乎成为“盲区”。故此,笔者建议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习字课程,并规定相应课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时,要对此进行行之有效的专项督查。
需要指出的是,书法课绝不仅仅是练习写字,而且应当弘扬中华民族书法文化,拓展书法课的丰厚内涵。比如,可以讲“六书”,通过造字原理,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可以讲书法艺术,阐发汉字的美学内涵;可以讲汉字笔画,间架结构,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可以讲硬笔字风骨,也可以讲软笔字艺术,等等。这些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记忆,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引领学生写工整规范的硬笔字,写诗意无穷的软笔字,当会收到理想效果。
2 恢复并强化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汉字书写传统,减少中小学生作业的电脑打印稿,让学生在日常书写过程中熟练使用汉字。
在许多发达地区,中小学生汉字书写量严重降低,平时作业动辄递交打印稿。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他们对汉字的认知和记忆。让学生用手写字,是一种很有效的类似于体育教学中的“肌肉记忆”的训练,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古人所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干遍不如手写一遍”等,除了说明书写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之外,也说明书写对汉字认知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记忆功能。
3 强化师范院校的汉字教育水平,突出黑板的书写展示功能。
师范院校培养未来的教师,教师的汉字审美修养和书写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院校应开设书法专业和书法课程,应加大书法教育和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汉字书写能力过硬、具备汉字文化修养的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责无旁贷。
目前,在许多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中小学,黑板的传统功能日趋式微,以致黑板成为“白板”。很多教师甚至是语文教师,整节课只字不写,教学过程完全是点击式PPT“联播”。此举既损害了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又削弱了教师面向学生的应有的书写示范功能,可谓“一举两败”。
4 强化对学生汉字书写实际能力的有效考查,让字形考查成为主观题。
在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吁下,近年来,语文考试命题有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还不够。尤其是关于语言知识(语音、字形、成语等)的考查,长期以来,一直沿袭客观题的命题形式,学生在考试中只需“选”无需“写”。这种只“选”不“写”的考查形式,最直接地影响着平时的汉字教学训练。平时的汉字训练,通常是以“选”为主的识别训练。这种“猜选”甚至“蒙选”的识别性训练,导致学生书写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学生面对常用易错的汉字时,往往会选不会写,此其一。其二,对学生进行“猜选”“蒙选”训练,只能训练学生识别“别字”的能力,而无法涉及错字。也许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学生很容易写错字,写笔画颠倒的字。
这类试题一旦改为主观题,其呈现方式可以很简单,既可在各类阅读题中让学生随文随句随词语“填空”,也可单独命题,让学生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这种考查形式,一方面可有效检查学生常用汉字的拥有量;另一方面能直接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写别字、错字、非规范汉字),进而巩固其汉字的有效积淀。
台湾地区的汉字书写教育亦值得借鉴。比如,台湾地区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天中午硬性规定进行书法训练;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全台湾书法比赛;在全台湾推广“E化毛笔字”,所谓“E化毛笔字”,类似于内地“手写输入”,不靠手指点击键盘,而是保留了传统毛笔字一笔一画的书写方法,只是所蘸非墨。
在中小学阶段夯实一代又一代未成年人的汉字书写能力,将会促进一个人的终生记忆,进而保全汉字书写这一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笔者想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任何事情,都是批评容易建设难,空谈容易做事难。然难亦为之,尤为可贵。传承汉字文化,中小学教育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