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之际,为了帮助语文版教材实验区的教师深入领会《纲要》精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2010年11月25日,语文出版社在沈阳举办了“全国小学语文(语文版)阅读教学研讨会”。研讨会专门请来了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他用东北人的幽默言语,把从教31年的生动案例提炼成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让与会的近七百位小学教师亲身体验了名师的魅力。他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为《纲要》中的“育人为本”“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能力为重”等要求做了生动的注解。本刊在整理演讲内容的基础上,又就相关问题对魏书生老师进行了访谈。
语文课堂:简化形式,直奔规律
记者:根据您的经验,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魏书生:我是直奔最要紧的小事、要素,抓住不放,这样一来课堂就变得比较简洁。语文说穿了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力从哪儿来,从习惯来;习惯从哪儿来,从行为来。好了,每堂课都有听说读写的行动。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不怕慢,只怕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日久天长,养成习惯。学生能没有能力吗?我的课堂基本是学生活动的课堂。引导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说起来、写起来、练起来,这绝对是教师能做到的。
记者:听说您对盘锦的语文教师有“课堂10条要求”,请详细介绍一下。
魏书生:是。这十条要求一定要坚持。第一,老师教案都要公开。老教案也可以拿来用,有了新的思考写在空白处,学会积累,但一定要公开。公开就便于交流,相互学习。第二,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一条至关重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事可干,有目标可奔。我永远不许教师说这样的话:“我教什么他都不会。”哪有这样的事?要让最差的学生在课上也有明确的事可干,可以不跟大家齐步走,但是不能不走。第三,老师纯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这是1986年,我当校长的时候提的标准,我说我恳求老师们,把自己讲的时间还一半给学生,让学生学一学、读一读、练一练、讲一讲。第四,一堂课学生发言人次不少于10人次。第五,学生动笔练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一定让学生动笔写,写的能力绝对是在写的实践中提高的。汉字都写不好,应用文都写不好,还讲什么写作的方法?第六,处理偶发事件,不超过20秒,要学会冷处理。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注意,别搂不住火,即使那两个孩子打起来了。你也先让他们一个到前面坐着,一个在后面坐着,下课再解决。第七,至少留三类不同的作业。第八,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让学生说说这堂课上得怎么样,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建议。一两分钟,征求学生对这堂课的建议。第九,课间10分钟别离开学生,和学生一块儿锻炼,和学生一块儿做操。老师要走到学生堆里去,聊聊天、谈谈心、拉拉家常。老师的幸福感就在长期与学生的非课堂接触中,在日常生活中、活动中、锻炼中产生。第十,坚持在教案上写一句话:这堂课成功在何处?积累成功,积累经验,积累快乐,积累闪光点。
其实,我这10条要求是说给没有经验的老师的,你先这么做,最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在课堂上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活动起来。
记者:教学质量是在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中提高的。您坚持不懈做的“小事”有哪些?
魏书生:太多了。教学其实很多都是小事。比如,我让学生每天往黑板上写一条格言,从1979年写到今天。我还让学生天天读好书,天天带着一本好书。我给我的学生说:“以后给魏老师当学生,必须拿着一本中外名著。”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不是说,什么东西都使你气自华,如果你装一脑袋垃圾,你的气质就不会好。一定读好书。我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有的学生说:“老师啊,我没什么写的怎么办?”我说:“没什么写的也不许停。不停怎么办?不停你就写‘今日无言’。”其实写着写着他就有言了。再比如,上课说完“同学们好,老师好”后,不坐下,干什么呢?口头作文。一年一年就这么来。总是随随便便地、高高兴兴地说。我总说,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他们字能学、词能学、文学常识能学,简单的修辞方法、简单的汉语知识,学生真是都能自学的,你得给他自学的实践和时间。经常这么做,做惯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能自学学会了,剩点东西查查工具书,于是,越学越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这是科学。当你全身心地去工作,按照客观规律去上课,课堂就是咱的天堂,就是咱的精神家园。
我就抓住语文教学这些根本的东西、简单的东西,10年、20年、30年如一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学生越读越多,越读越深,越写越多,越写越细致,越写越生动的时候,他的语文水平怎么能不高啊?而且有学生帮我分头承包管理这些事。其实管理不就是管这些小事吗?管住,管好,形成习惯,每天管出新的感觉和滋味儿来。在平常中有新的滋味儿,就等于天天都在创新。
记者:在《纲要》中,我们看到“育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样熟悉的语句,请结合您的经验,讲讲您对“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解。
魏书生:我常说守住根本,其实就是为学生服务,把学生当助教,尊重学生、民主决策,就是以人为本啊。我一直坚持这么四条:
第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能干什么,教师就帮着人家干点什么。于是我这样说: “孩子,老师能帮你干点啥?”“孩子,别在那闲着,咱干小事,大事干不来,小事赶快做。”于是,孩子高高兴兴的,课堂上都活动起来了,都读起来、说起来、写起来了,课堂自然就好了。
第二,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一个当老师的必须感觉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我是这种教法: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发展自己能力的舞台。在我的班上,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消灭没事干的人和没人干的事;按学号轮流,是人都当班长。30多年来,我一直大声疾呼,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最后进的学生,全校倒第一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极其宏大的世界。我说:“全校倒第一的学生,不许你自卑,你想你内心深处有没有日月星辰、江河山川、花鸟草虫?”真善美和假恶丑、积极乐观进取和勤奋懒惰颓废,并存于所有学生和老师,也包括我的心中啊。
第三,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发展学生人性美好的一面。不管多后进的学生,也给他表现长处的机会。人的责任在哪里?人的责任就是坚守自己内心深处追真、向善、求美、积极、乐观、进取的阵地,坚守坚守再坚守,拓展拓展再拓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你就品尝到做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教育究其心理学本质而
言,是对学生的大脑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的一个过程,你经常训练他积极乐观进取的脑神经,这个孩子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想到积极乐观进取的办法。反过来,你要不断地训练他懒惰消极懈怠的脑神经,训练训练训练,你给他多好的机遇他也懒,也懈怠,也悲观。
第四,决策过程经常商量,商量惯了,学生就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班集体的主人,学生自己就会出主意、想办法、提意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我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
记者: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吧?
魏书生: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把学生当成主人,换了一种说法。教师为学生服务,限学生形成互助关系。要让学生主动,让学生主动地跟老师配合,老师也主动地为学生服务。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主人。
记者:《纲要》专门把“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列为一条。您是怎么给学生留作业的?
魏书生:我留作业也跟大伙一块儿商量。因为你跟学生商量惯了,学生就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班集体的主人。他自己就会出主意、想办法、提意见。“老师,您留的作业我不写行不行?”我说:“为什么?”“老师,您留的作业我都会写了,非要让我写,我不脑力劳动变体力劳动了吗?”我说:“人没有一定量的训练,能力难以巩固,成绩难以提高。”“老师,我不是不写,我是不写您留的作业,写我自己留的作业。”我说:“有讨论的价值!”这样,我们全班就确定了,老师可以不留作业,老师留了学生也可以不写,但是,每个学生必须给自己留定量的作业,比如每天语文一页、数学两页、英文两页、化学半页、物理半页。老师别突破这个量,学生别达不到这个量。有了量的规定,有了他自己的积极主动,他的思维每天都在运动中发展:说着,读着,写着;写着日记,读着名著,写着格言;再看着教材,做着练习题,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语文教学自然就在行动中落到了实处。
在坚守的基础上创新
记者:《纲要》里再一次提到了改革创新。您认为具体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改革创新?
魏书生:创新首先是继续、首先是坚守,我说盘锦市的课程改革就三个守住,三个守住做到了,改革就成功了——一守住传统常识,二守住新中国的经验,三守住每位老师自己的优点长处。
什么是传统常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教育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都是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教。教什么?都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做什么人?做追真向善求美的人。做什么事?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做不同的事。怎样教?我就说四个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就学而言,我还说四个词: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古代如此,现代依然。你要把这牢牢守住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什么变了?时代变了,学生变了,学校变了,教材变了;你教普高,我教中专;你教物理,我教化学;你教焊接,我教铆工。孩子,咱这堂课你别跟大伙一块儿作题、听课了,你的目标就是夺取辽宁省高考第一名。你把老师跟你商量的7套题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做熟做准,要考全省第一啊,你不能跟大伙一块走。他呢?他就把中等档次的题做准做熟,争取考一个一般本科。
第二个守住,守住新中国的经验。新中国搞教育的同志们必须团结起来,对咱们自己的行业共同喊出两句话:第一句,是中国教育了不起;第二句,再说中国教育有问题。一定要先说了不起。咱们用全世界1%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全世界18%的学生。创造了这么多的人间奇迹,多不容易的事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GDP能够连续30年增长超过8%,中国人创造出来了。谁创造的?那不是咱们教育培养的各行各业的学生创造出来的吗?斯霞老师50年代的经验,一万年都不过期啊。她爱事业、爱课堂、爱教材、爱学生,教育需要爱啊,咱们研究的够吗?霍懋征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啊,一辈子静下心来教什么?教小学语文!教得那么认真,那么快乐,教出那么多学问。教学需要这种耐得住寂寞的科研精神啊。咱说良心话,对霍懋征老师的经验,咱们是推广得过头,还是推广得不够啊?
第三个守住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老师,要给自己找到20条优点长处。我特别讨厌教师培训的时候,总让老师反思反思再反思。我培训老师,首先让老师们正思正思再正思。我教育学生也是这样。我们班第一条就是学生正思正思再正思。尤其是倒数的学生,我对他说:“你别再反思了,经常挨批评都挨了多少年了,孩子,给自己找优点长处,哪堂课你曾经快乐过一秒钟,哪件事你曾经做对过?把它守住守住再守住。”把一件拓成两件,三件,四件,他不就成功了吗?改变任何一个人,离开了本国、本校、本土、本课堂、本人都是胡闹,成长必须立足于本土、本人。
教书更要教做人
记者:您的名言很多,比如“做老师要有平常心,也要教育学生做到有平常心”,又如“教给孩子平等心、平常心、服务心,一辈子胜算”。您怎么看待教书和教做人的关系?
魏书生:老师的能力和整个世界、社会相比毕竟太有限了,没有办法改变人的一生,也很难改变人的意念,我们没有能力让学生全天都处于一心一意做事的状态,但是呢,我们肯定有能力引导他一分钟一分钟地投入到全身心学习的状态中,这也是事物的规律。那么按照这个规律,咱从眼前的一分钟开始。我管不了你一生,我要引导好你一天;一天引导不好,我有能力引导你一分钟一分钟地做起来。不管成绩多差的学生,你想想,他一分钟读书的注意力,一分钟写字、一分钟背课文的注意力,一分钟做小题的注意力真有。那么咱就一分钟一分钟地突破它,这就是按照规律做事情,然后再考虑不同的人去做不同的事情。一个课堂,我强调至少有三类不同的目标,就是要照顾到所有学生。
一心一意的境界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静下心来做眼前能做的事情,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元帅当不成,好好当士兵;上边不着天,下边要着地;高处不能成,低处要肯就。我说:“同学们,当你静下心来办班级日报的时候,静下心来管座右铭的时候,静下心来管班标的时候,静下心来承包名著的时候,你想一想这是何等快乐的境界。当你每一件事都静心去做的时候,那就每一分钟都处于快乐做事的状态,那你这辈子真的就快乐了。连接起来就是大快乐,就把认识、行为、习惯、情感统一起来,于是人格就不分裂了。你自己先把自己弄得统一起来、坚强起来、内部世界团结起来,那么你面对外部世界的干扰呀、压力呀、诱惑呀,你就能够抗拒得了了,这就算教育成功了、做人成功了。”
记者:我们说“教不严,师之情”,您认为教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有人提出维护教师的批评权,您怎么看教师的批评权?
魏书生:首先,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老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敢说话、敢问问题的勇气,且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即使学生有违反纪律的言行,或者出言不逊,有损老师的“尊严”,老师要能宽宏大量,不训斥指责。有时还可轻言细语相劝,讲清道理,提醒注意,防止再犯。对那些影响整个课堂听讲的言行,可以提出严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