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8期 ID: 138665

[ 宗守云 文选 ]   

谁是“沙发土豆”?

◇ 宗守云

  先看两个例子:
  (1)如果你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工作之外就足不出户,“宅”在自家客厅里当沙发土豆,那么,类似的邂逅就不太可能出现。(《时尚健康》女士版2010年第2期)
  (2)长假期间,新剧繁多,建议各位“沙发土豆”带好“避雷针”和纸巾,浙版《西游记》和《仙剑奇侠传3》“雷”点密布,《中国家庭》等温情剧则让人动情到流下眼泪!(《广州日报》2010年2月6日)
  这里的“沙发土豆”显然是指人的。那么,“沙发土豆”到底指哪一类人呢?这类人为什么被叫做“沙发土豆”呢?
  原来,“沙发土豆”是个仿译词,源于英语的couch-potato。Couch-Dotato一词于1976年在美国出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位艺术家罗伯特·阿姆斯特朗根据朋友的创造最早使用起来的,几年后,他还把它注册为商标。Couch—potato指那些经常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这种人坐在沙发上像土豆一样一动不动,还经常吃炸土豆片,时间一长,人就像土豆一样滚圓滚圆的。Couch—potato因形象、生动而被广泛传播,并于1993年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
  近年来,couch-potato被仿译到汉语中,就是”沙发土豆”。作为仿译词的一员,“沙发土豆”就像“黑板、足球、代沟、热狗、超级市场、公共关系”一样被汉语世界所接纳。“沙发土豆”的语源用法既包含了“电视迷”这样的意思,也包含了“身体肥胖”这样的意思。例如:
  (3)有研究指出,中度肥胖的“沙发土豆”会减少3年的寿命,过度肥胖者寿命可缩短10年。(《当代健康报》2010年2月4日)
  (4)据英国《每日星报》1月12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如今的“沙发土豆”可以坐在沙发上减肥了,因为人笑是最好的减肥妙招。(《生命时报》2009年1月23日)
  “沙发土豆”的语源用法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因为它反映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沙发土豆”还有一种用法,只包含“电视迷”的意思,不包含“身体肥胖”的意思,这种用法没有贬义。例如:
  (5)受众不仅可以像在传统电视时代时那样,做一个沙发土豆看节目,还可以隔着屏幕参与到节目中,影响节目进程,变“后仰”的消费模式为“前倾”的消费模式。(《北方传媒研究》2009年第6期)
  (6)电视台无论大与小、强与弱,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对手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绝不能再高枕无忧地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曾经的“沙发土豆”已经觉醒,他们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土。(《新闻实践》2009年第11期)
  “沙发土豆”作为一个表人名词,具有表人名词的一般特征,可以被数量词修饰,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可以加“族”或“一族“表示”性质相同的一类人”。
  “沙发土豆”虽然进入汉语不久,但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在百度网检索的结果,“沙发土豆“有362万条之多。不仅如此,人们还类推出了“鼠标土豆”“健康土豆”等词语形式。例如:
  (7)有人戏言,随着网络的普及,坐在沙发上,像土豆一样一动不动地看上十来个小时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将是“鼠标土豆”的生活。(《中国青年报》2009年9月1日)
  (8)事实上,并非只有健身房或者马拉松之类的运动才能改变“沙发土豆”的身材和健康状态,如果平时有意识地让自己保持一些小动作,形成随时运动的好习惯,不去做专门的健身运动也一样可以达到打造“健康土豆”的目的。(《今晚报》2007年10月25日)
  从客观现实看,“沙发土豆”是当今社会一类特定人群的写照,这类人用“沙发土豆”来形容,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幽默俏皮,“沙发”是他们的坐具,“土豆”则一语三关——“像土豆一样一动不动、吃炸土豆片、像土豆一样滚圆”,因此为使用者所喜爱,这是它在汉语中较为广泛使用的原因。当然,“沙发土豆”作为一个新的仿译词,在使用中也有不利的一面:它是四个音节,而且又不能像“超级市场、公共关系”那样能简缩为双音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的传播。不过词语的生命在于使用,只要有社会需要,它就会在语言中稳固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