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语言狂欢的年代里,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许多新词语的产生具有不可预期性。近来,只要稍微留意,就会有新的发现:又一个新词迅速蹿红,开始受到各种媒体的青睐,就连堪称“中国第一大报”的《人民日报》也不例外。请看:
(1)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
这条新闻标题位于头版头条显著位置,自然引人注目。笔者读后不禁产生疑问:“给力”究竟为何意?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工具书,均未见该词收录。
再仔细一看,原来这篇文章是报道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华丽转变的。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强省战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中破文化体制羁绊的改革之路。报道中虽然没有再次出现“给力”一词,但肩题中“动力、活力和能力”三个关键词以及文章的主体内容已经有力地印证出此处的“给力”是动词,指“大力支持、发挥作用”,整个新闻标题意为“提供支持和力量,使江苏成为文化强省”。或许有人质疑“给力文化强省”语法的正确性。其实“给力文化强省”这样言简义丰的句法结构并非无根无据,而是有着深厚的土壤。按照层次分析法从小到大的角度去分析,“给力文化强省”显然是一个多层次的句法结构,先是由动词“给”和名词“力”构成动宾结构,然后再带上宾语“文化强省”。因此,它和“登陆上海滩”“牵手2008年奥运会”“放歌广州亚运开幕式”等人们所熟知的句法结构在内部构造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属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结构。
除了动词用法外,“给力”更多情况下是用作形容词,前面可以受“很、太、十分”等程度副词修饰。通过对具体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形容词性的“给力”在不同的语境中语义会有所不同,其意义要比动词性的“给力”稍微复杂一些,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义项:
1 事物或政策制度等效果明显、作用强大。如:
(2)当然吃一个红辣椒问题不大,但你如果吃得太多到一定量的话,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种化学物质很是给力,人们用他们来作脱漆剂甚至警方用的胡椒喷雾。(http://health.people.com.cn/GB/12536691.html,2010年8月25日)
(3)一方面,对于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的发生,现有制度还不够“给力”。这主要表现为对权力的监督还不到位,不足以制止权力的滥用。(《检察日报》2010年11月1日)
(4)限购新政很给力广深楼市有点冷(《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0月27日)
例(2)是说红辣椒中所包含的化学物质辣椒素威力大,刺激性强,所以来“作脱漆剂甚至警方用的胡椒喷雾”;例(2)和例(3)中的“给力”则是指政策制度所具有的约束性。
2 带劲,令人振奋。如: (5)俄罗斯“海豚音王子”维塔斯、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这两位绝对大腕,加上《蓝色多瑙河》的原唱维也纳合唱团,这首批公布的演出嘉宾,真是太给力了!(《当代生活报》2010年9月10日)
(6)记者在随机采访时了解到,吉林省几所名校高校毕业生大都认为今年的就业形势很“给力”……他们对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很有信心。(《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10月18日)
“给力”在表达“精彩、棒、美好”等含义的同时,还能折射出说话人的欣喜和狂热等主观情绪。如:
(7)招聘会用人单位打出给力旗号:1月能买1平方米房(《扬子晚报》2010年11月7日)
在房价一路飙升的今天,有多少人为了房子而苦苦奋斗着。当看到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打出“1月能买1平方米房”这样的旗号,试问有哪个就业者不感到条件诱人而怦然心动呢?
3 帮助别人很热心,相当于“尽力、投入”。如:
(8)沈洁所寄予厚望的社团好友们在关键时刻也十分“不给力”。大二那年,沈洁办理出国交流手续,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些社团里有交流经验的同学居然也跟学校的行政人员一样说话绕来绕去。(《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3日)
(9)今年,范冰冰在慈善公益方面也颇为给力。由她资助的“阿里的心”慈善项目正在进行……(http://ent.people.com.cn/GB/13151864.html四川在线2010年11月8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给力”荣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后,立即受到广大网民和语言学界的空前关注,成为热议的焦点,甚至有人评论说《人民日报》开始微笑了。确实,当你手拿一份《人民日报》,相信跃然纸上的“给力”一词给每个人带来的不仅是惊奇,更多的是惊喜。诚然,《人民日报》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其严肃性自不待言。但是这并非说它在文风上只有一成不变、故步自封才能显示其权威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兴盛,网络对社会的影响也在与日俱增,数以亿计网民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成为一支无法漠视的重要力量。“给力”亮相《人民日报》彰显的是“中国第一大报”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和重视网络事物、网民群体和网络舆情的态度,更好地发挥自己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功能的一种内在诉求。
“给力”的渊源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以下版本:一是来自北方方言;一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另外也有人认为它来源于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的中文配音,是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到底“给力”来自哪里,尚需进一步考证。对于不少新词语而言,要查清它确切的出生证明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给力”开始异军突起,频频出现。这股强劲的“给力”风能刮多久,现在下结论还显得为时过早,但它带给我们新鲜和刺激的感受已经不容置疑。如果问为什么它会受到热捧,那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表情达意很“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