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记叙中国农村的现实主义作品。路遥将视角放在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一种对于时代苦难的思考。而路遥对于苦难意识的书写也是研究《平凡的世界》时的重要部分,大体可分为对作者的研究与对作品的研究,对作品的研究可以分为对物质、精神、爱情的苦难的研究。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苦难
引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记叙中国农村1975-1985年十年间发展历程的小说,它全景式的描写北方农村生活深刻地表现了苦难的主题,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路遥将视角放在普通人的生活上,通过刻画孙少安、孙少平等一系列人物在城乡“交叉地带”徘徊的一生,表达了一种对于时代苦难的思考,以普通人的苦难来表现整个时代的焦虑、迷茫、苦难、曲折。而路遥对于苦难意识的书写也是研究《平凡的世界》的重要部分,大体可分为对作者的研究与对作品的研究。
一、作者的苦难经历
路遥出生于陕北高原,就在这样贫瘠的背景下开始了被苦难贯穿的一生。在路遥年仅7岁时,由于家里几个弟妹相继出生,父母实在无力负担,将路遥过继给了二伯。尽管二伯想要尽力支持路遥继续学业,但由于经济上的极度贫困,二伯家最终还是只能供路遥读到小学毕业。路遥的初中三年就在老师与同学的接济中度过了,在学校只能吃最便宜的丙菜,每天以窝窝头果腹,在同学们上课学习时,路遥却必须承受饥饿、眩晕带来的负担。过早的开始接触人生的残酷与艰辛,将这一切深深地刻在了路遥的作品里。路遥在描写孙少平求学时的贫困时写道,“他瞧见乙菜盘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就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底盘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底盘的撕拉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1]这些对于贫困细节的描写,无疑是路遥真实经历的写照。路遥对于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书写也源于路遥自己曾经的一段爱情。路遥曾与宣传队演员林红相恋,却在把林红送出去当工人后由于两人差距逐渐变大而分手。而《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田晓霞两人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底层工人,一个是年轻美丽的记者,虽然身份地位相差极大,却因为内心思想的一致而对爱情坚守不移,大概也是路遥对失败的爱情的另一寄托。
路遥不光是用自身经历的苦难来写作,同时也是在用一种苦难式的态度进行写作。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播出绝响。”[2]路遥在写作时,以一种掀开伤疤的决绝,以笔做输血管,通过指尖的书写将身体的血液一点点输出,最终凝成了最后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而路遥也在两年后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路遥写作的态度与宗教中的苦行有着精神层面上的重合,他就像苦行僧与献祭一样向着自己写作的圣地前行。路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苦难的哲学家。可以说苦难贯穿了路遥的一生,最终也成就了他,将他铭刻在了文学史的石碑上。
二、物质上的苦难
《平凡的世界》是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展开的,奠定了整部作品不能逃离的贫穷与封闭的基调。心理学中有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本能需求从基础到最高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而在小说一开始展现的即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缺失,这也就带动了后文一系列的苦难,主要人物的生活也由此展开了。
孙少安作为孙家的长子,是一个善良宽容、勤劳认真、同时又敢于创新、敢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新时代表率。他本可以通过学习走出乡村,却因为家庭情况的窘迫不得不辍学务农,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接受了自己一生作为农民的命运。但由于生产力低下,即使他再辛勤地劳作,家里的条件也无法改善,依然困苦。但路遥写生存环境之苦并非为了要让苦难压倒主角,而是要从苦难中迸发出顽强拼搏与反抗的精神。孙少安并没有屈服于现状之艰辛,反而开始自主探索双水村农民进步的新路,他摸索出了分组承包制度,但同时他也遭受了处于守旧与改革的夹缝中的打击,生活一度使他崩溃,给了他沉重的压力,但他始终凭着自己作为一个庄稼汉的硬气与生活进行顽强的抗争,后来他又开始办砖厂,最终成了一名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孙少安作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典型,即使背负沉重的命运,也从未放弃过生存的希望,始终保持着勤勉与辛勤,这也正是苦难的意义所在:并非为了打倒人,而是让人站起来。
而孙少平则是另一条发展路线。与孙少安不同,孙少平是一个接受了教育并一心向往城市生活的人。孙少平踏实,充满梦想,并甘愿为了梦想吃苦。他放弃了与哥哥孙少安一起经营砖厂发家致富的道路,转而孤身来到城市,身上只带着几十块钱,从工人做起,过着城里人最瞧不起的底层生活。他背石头时“本以为,他的脊背经过几个月的考验,不再怕重压,而没有想到又一次溃烂了,旧伤依然结痂,但不是痊愈,因此经不住重创,再一次被弄得皮破肉绽,少平尽管脊背的皮肉已经稀皮烂,但他忍受着疼痛,拼命支撑这超强度的劳动”。[3]孙少平带着初入城市的迷茫与无助,凭着一腔的热情与坚持在城市底层挣扎着谋生。他最后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在煤矿的工作,其实这份工作对其他人而言都还是太苦了,但对于少平,却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孙少平代表着转型期间由农村涌向城市的一批青年,他们位于农村与城市的交叉点上,迷茫徘徊,努力想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可是生来的命运不公一开始就显示着他们与城市的差别,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汗水努力打拼,努力为自己在这个城市留下一些曾经来过的痕迹。
三、精神上的苦难
精神上的苦难是比物质上的苦难更难以承受的,作者所经历的苦难与重压反映在人物与情节上。精神上的苦难主要来源于美好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这使得主人公处于夹缝中而饱受痛苦。
孙少安作为孙家长子,家中几口人的吃饭问题常像一座大石压在他心头,同时作为生产大队长,如何提高队里的生产力,让大家能在不适宜的政策制度中尽量多些收入,改变贫穷的现状又成了他的一项重任。他想到了进行分队承包,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萌芽,他单纯地想带领村民走向更好的生活,却在这时被政治问题重重的压弯了腰。田福堂由于自己的权威不断衰落,嫉恨孙少安的个人威信,将孙少安的改革举报成政治错误,将他划分为资本主义。但孙少安并没有放弃,他坚持实行责任组,并尽自己所有去抵抗重压。孙少安是家中的顶梁柱,遇到这些责任他无法逃避也无处倾诉,只能自己默默承担。来自家庭与政治的精神压力时时折磨着他,他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拼搏,拼命挣扎。
而毅然独身入城的孙少平则面对的是另一种精神苦难。处于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地带”的孙少平面临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漂泊感。一方面他满怀不舍地远离了一直生养他的家乡与亲人,另一方面当他面对憧憬已久的城市却有一种无法融入的违和感与自卑感。孙少平一方面生活窘迫,另一方面却有自尊自强的精神,现实生活并不如他想的如意,他就如一个孤儿难以找到归属。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抱着这样的精神压力继续在城市打拼,到最后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时,虽然仍有干部子弟对他冷眼相看,但也不得不折服与他和平合作。当孙少平在逐渐摸索他在城市里的位置,努力地找寻自己的归属感时,生活最终还是给了他回报,他最后还是回到了矿山,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四、爱情上的苦难
文学作品始终是离不开爱情的,《平凡的世界》中刻画的几个女性形象也十分典型。[5]其中既有传统的为家庭与丈夫奉献一切的秀莲,也有在伦理的束缚与自由的爱情中挣扎的田润叶,也有新时代自由女性代表的田晓霞。他们的爱情或喜或悲,都带有凝重的时代气息,是七八十年代女性逐渐开放与进步的缩影。
孙少安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田润叶是青梅竹马,田润叶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他们两人互存爱慕之心,却因为田福堂看不起孙少安只是个普通的庄稼汉遭到强烈反对。田润叶一方面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方面内心又被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着,使她不能反抗父亲的命令。最终两人只能分开,孙少安与山西来的姑娘秀莲结婚,并在逐渐的相处中爱上了秀莲的热情积极,而田润叶饱含痛苦地与追求她已久的干部子弟李向前结婚。婚后,田润叶拒绝来自丈夫的爱意,将自己封锁起来,并申请调离以远离家庭。直到李向前遭遇车祸不幸残疾,田润叶又迫于伦理照顾李向前的起居才逐渐发现李向前的种种优点。而孙少安与秀莲两人相互扶持,一路拼搏,就在厂子建好美好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候,秀莲却突然吐血倒地,永远地离开了少安。四人这样一个充满了唏嘘的爱情结局,有喜有悲,但最重要的是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曾经爱过,一同生活过。
而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更为理想。少平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也从此与县革委副主任的女儿田晓霞结缘,后来他只身到城市打拼,两人的缘分一直紧牵着。横亘在两人间的是身份的差异,家庭条件的不同,更是生活环境的落差。但是两人却有一种深刻的内在思想的契合与难得的情感上的一致。两人相处时可以谈论一切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整个世界的问题,高度的契合使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精神伴侣。但是即便如此,源于未知的未来与无形的自卑,孙少平对这段感情始终怀有一种隐约的不安感。而命运之神又一次打断了他们美好的进程,一次偶然的报道将田晓霞带上了一架命运操控的飞机,最后殒身于洪水中。这无疑是对孙少平最为重大的打击,此前他们的爱情一直支撑着他不断挣扎,而晓霞的死只留给了少平一个人的杜梨树。
但路遥笔下的爱情也不是全都是苦难的。孙家最小的妹妹孙兰香简直是这个苦难家族中最大的幸福,她年轻美丽,勤奋聪慧,最后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并与一个优秀的伴侣共度一生。她完成了孙家所有人的心愿,似乎是作者最后洒下的一点糖。
结语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传达的苦难意识是文学难以逃避的主题。[6]人在苦难中学会了直立,学会了反抗与挣扎,学会了将历史刻在石碑上,将奋斗与不甘永远铭记。这大概也就是路遥通过《平凡的世界》想要向我们叙述的真理吧。语
参考文献
[1]李斌.现实主义作家及其创作的互文性与契合度——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为例[J].文艺生活,2011.
[2][4]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3]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5]何宜忠.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情结[D].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07.